新华网 正文
三问浙江“正高农民”
2020-07-20 22:44:15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杭州7月20日电 题:三问浙江“正高农民”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崔力、许舜达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公布职称评审结果,在该省历史上首次有4位职业农民评上农业正高级职称。对于“正高农民”强在哪、职称有何用、为何给农民评职称,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职业农民。

  一问:“正高农民”强在哪?

  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的百亩育种基地里,西瓜、番茄等13类果蔬作物的试验品种超过1000种。这里培育的“美都”西瓜种子,去年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65万亩,带动1.3万农户创造产值近80亿元。

  良种得之不易。辞去公职创业8年来,企业总经理薄永明每天上班前,都会先到育种基地转一圈,“不然一整天心里都不踏实”。

  因为经营农企,“育、繁、推”一体化兴农,这位评上正高级职称的民企负责人、农业从业者,时刻站在市场前沿经受检验,也因此更能驱动农业创新,带动农民增收。

  贴近市场、贴近田野、贴近农民,让“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田秀才”颇具生命力,有资格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家教授”。

  从事茶产业40多年来,浙江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一直奔走在茶园、工厂、实验室和销售一线,可谓茶叶“全产业链人才”。因为专业过硬、视野开阔,他成为浙江大学茶学系“功勋讲座教授”,而正是评上正高级职称,让他能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身份,与教授“平起平坐”。

  身处“中国袜业之都”诸暨,马亚平还让茶叶与传统产业擦出火花,接连推出茶袜子、茶丝巾、茶染布料、茶叶手工面等衍生产品,并着力打造“茶叶梦想小镇”。这些源自市场、非典型的科研成果,有力驱动农业三产融合百花齐放。

  二问:正高职称有何用?

  娄建英的职业生涯迄今31年,都是在民营农企搞科研。作为温州神鹿种业有限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主持选育的杂交一代早春甘蓝“争春”“晓春”品种,成为全国主栽品种,近年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累计推广种植约55万亩,带动农民增收约2.4亿元。

  “这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给予民企科研工作者的荣耀。”正高级农艺师娄建英坦言,自己对专业技术认可有“情结”,民企农技人员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正高级职称,以往想都不敢想。

  “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在马亚平看来,“正高农民”更要从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角度肩负使命,推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事实上,对于农企科研工作者、职业农民的这份肯定,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现实意义。

  记者了解到,因为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和专业技术发展路径,农技人才往往热衷于科研院所,而民营农企则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现象。民营农企员工也能评专业职称,主持科研攻关项目,让一些年轻的农技人才看到职业前景,对企业科研能力提升更有信心了。

  开辟职称通道,也让农企更加重视科研体系建设。多位受访者表示,职称评审充分考量申请人的产业化成果、技术研究、专利等,这就要求农企相应梳理、搭建技术体系,更加重视科技研发创新。

  三问:为何给农民评职称?

  政府给职业农民评职称,出发点是什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与乡贤、返乡青年等类似,新型职业农民也是一支新生力量,凭借兴农实绩,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4位职业农民,都是深耕各自领域多年的佼佼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吴新民介绍,因系第一年开展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省人力社保部门联合确定评审条件和量化标准,突出政治品德与工作实绩,激励基层一线工作者和农业主体。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提速,现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已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6万人。

  以职称改革为支点,可以更好集结三农“生力军”。2017年,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首次放开职业农民参评副高,评审并轨、证书统一,目前已评出154名副高职称的职业农民。在国家下放农业正高职称评审权限后,今年浙江省提出除涉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员外,职业农民也可参评正高职称。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浙江将通过职称评审向一线倾斜等多种途径,着力打造引领型、开放式、多元化、可持续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广大涉农人才在广阔农村创业创新提供更好环境。

【纠错】 责任编辑: 马俊卿
加载更多
三门峡水库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三门峡水库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高校暖心毕业“寄”
高校暖心毕业“寄”
雨荷
雨荷
夏日林周风光美
夏日林周风光美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26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