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宁夏盐池:昔日沙海开出“金色”花海
2020-07-24 12:38:0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银川7月24日电 题:宁夏盐池:昔日沙海开出“金色”花海

  新华社记者赵倩、马思嘉

  夏日凌晨,天色未亮,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惠安堡镇大坝村4800多亩黄花菜地已陆续亮起“星光”。几百名采摘工人借助头灯,赶早采摘黄花菜。他们麻利地采下个头较大的花蕾,丢进系在腰间的蛇皮袋中。

  “必须趁没开花赶紧摘下来,到中午开花就不能吃了。摘一斤赚1块钱,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来自邻县的28岁采摘女工苏媛说。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土壤微量元素丰富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盐池县成为国内高品质黄花菜的重要种植基地。每年六月下旬,盐池县8万多亩黄花菜进入为期40多天的采摘季,盛花期每天有1.5万多名工人同时采摘。

  苏媛其实是幼儿园老师,因受疫情影响,今年幼儿园一直未开学。“在家闲不住,出来找点事做,也能增加点收入”。她说。

  大坝村黄花菜种植大户张万峰告诉记者,今年的采摘工很多都是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或外出务工的人,随着暑假的到来,还有不少学生加入进来。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县曾是“沙海”,20世纪80年代,全县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风吹黄沙舞,一天(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是当地百姓的顺口溜。因不堪风沙侵害,不少人背井离乡。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盐池县通过封山禁牧、封沙育林、生物固沙、工程固沙、移民搬迁等方式,全面修复治理沙区生态环境。如今,被沙漠侵蚀的草原“复活”了,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也全部披上“绿装”。

  黄沙不再肆虐,产业发展基础也更加稳定。特别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盐环定扬黄工程的建成通水,112公里外的黄河水经13级泵站扬高260多米流入盐池县,黄花菜、小杂粮等特色种植业在当地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县95%以上的黄花菜种植都是依靠黄河水。

  张万峰今年种了50亩黄花菜,自进入采摘季以来,他白天忙着给花蕾称重、杀青、存入冷库、晾晒,晚上开车到周边县区接采摘工,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皮肤晒得黝黑。“越忙越有劲,一亩地能赚5000到1万块钱。咱们村脱贫主要靠黄花产业,以前大伙都住土房,现在家家盖了砖瓦房,买了小汽车。”他说。

  据了解,黄花菜产业已成为盐池县百姓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共有3000多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为了更好地发挥黄花菜产业的优势,盐池县正在积极构建黄花菜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并建设集杀青、晾晒、烘干、速冻冰鲜、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黄花菜全产业链服务项目。

  因受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黄花菜市场价格容易出现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政府在黄花菜种植、加工环节都有补助,今年还制定了收购保护价,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张万峰说。

  除了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种植黄花菜还能“反哺”生态,因为其发达的根系对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具有一定作用。为了更好地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节约用水结合起来,近几年盐池县在农业种植方面大力实施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项目,落实水权到户政策。

  “以前大水漫灌每亩地浇一次要用70立方米水,现在滴灌每亩只需要30立方米,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人力、资金,还能防止土壤板结,提高黄花菜产量。”张万峰说。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笑冬
加载更多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彗星与巨石阵
彗星与巨石阵
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
嘉陵江边的“城市阳台”
探访元上都遗址
探访元上都遗址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28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