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10日电 题:秦巴山区:“校企对接”助推脱贫
新华社记者 郑昕
“真的要感谢这个联盟,让我们的土蜂蜜能走出宁强、走出陕西,在江浙打开市场,正在谋划着进入上海。”陕西宁强青峰一家生态农业公司的总经理肖清未说:“这个平台让我们这些互不认识的人走到了一起,大家可以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肖清未提到的“联盟”,是由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7家科技特派员创办企业所发起成立的“秦巴山区科技特派员扶贫创业联盟”。近年来,秦巴山区各地通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智力资源凝聚起企业,组成创业联盟形成校企合力,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秦巴山区横跨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个县(市、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来武教授表示,以往学校的力量在秦巴山区开展扶贫,主要以专家点对点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帮扶为主,但是“产”与“学”两张皮,缺乏网络化、系统性的平台,更缺乏三产融合的推动力。为了让科技力量更好服务区域产业及扶贫攻坚,保证脱贫后不再返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国家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国家食品安全创新工程,让专家成为秦巴山区扶贫重点企业的“智囊团”。
在近日于陕西杨凌举行的“两地三方助力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工作会”上,创业联盟中一家从事蔬菜种植及深加工的重庆企业负责人汪丽平告诉记者,前不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杜双田来到公司了解企业有关情况。座谈时,他提出公司产品送检时偶尔会出现铬指标超标情况。杜双田表示,这应该是做食用菌菌棒的木屑上含重金属的原因,建议打好木屑后先通风放几天。这很快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也保护了农户的经济利益。
像这样“药到病除”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企业有需求,学校相关专家就会及时与企业对接,支持和帮扶企业发展。这种智力支持帮助联盟企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最终作用在助力秦巴山区群众的脱贫之上。
“以前我不懂技术和管理,自家种的茶叶总是没收成。县上的公司搞了茶叶基地后,不仅把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了起来,还教我们种茶,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四川省旺苍县茶农康成才向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脱贫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李书琴表示,自联盟于2016年成立以来,学校已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走访秦巴山区的联盟企业,了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专家们还能够把各自的科研成果介绍给相关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实地调研的成果还可以作为案例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同学服务三农的意识。
据了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已与联盟部分企业达成共建新型试验示范站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形成了企业与专业人员的沟通机制。
-
【提醒】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千万别傻傻分不清!
2017-06-09 16:39:07
-
你家厨房的这4样该扔了,每用一次都是在吃细菌
2017-06-09 14:38:25
-
手机正毁灭我们?每一幅照片都无比真实
2017-06-09 14:38:25
-
动真格!再在朋友圈转发这些信息,这就是下场!
2017-06-09 13:22:15
-
奶爸护理假拟增至30天,你赞同吗?
2017-06-09 13: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