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不只赢在现实
2018-08-20 08:22:5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7月以来,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一共新来了14名年轻“住户”。表面上看,作为“住户”,他们每月只需支付300元就能住进30平方米的标间,但实际上,他们还有另一重身份——作为养老院招募来的志愿者,每月要完成20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主流看法是,这既解决了一部分年轻人“租房难”的问题,又避免了“空巢老人”的困局。

  年轻人当然想在大城市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居”问题,可依目前大城市房价单靠收入,在短时间内恐怕是有困难的。向父母伸手,很多父母也是力不能及的。买房不成那就租房,可是租房现在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孤独又是一种病。统计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已有1.69亿,近一半的老人处于空巢或类空巢状态,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已达4000万左右。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老人感慨,“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有一些老人进了养老院,还是处于“精神空巢”之中。他们也想拥抱世界,也想感受年轻人的活力。

  2014年春晚上,蔡明表演了小品《扰民了您》,讲述了几个年轻人闹腾的事。蔡明坚决阻止孙子把三个年轻房客赶走,讲了一段话,“这仨孩子住在这里虽然闹腾点儿,但是我可以隔三岔五地上来跟他们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看到这段,更能理解“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意义。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年轻人哪怕就是“闹腾”,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有希望的生活。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的现实意义不必怀疑,但就目前来看,很难普遍推广。很多养老院自身床位都不够,满足老年人都难,又怎么可能向年轻人开放。但这也给公共服务供给,以及通过市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带来了一些启示。

  现在,没有一座城市不重视老年人养老问题和年轻人住房问题。前者对应的是养老院,后者对应的是人才公寓。在很多时候,两者分开,各行其是。相对于未来养老需求,目前的养老院建设存在明显不足。曾经有人表示,不是资本看不到这块市场,而是市场存在回报周期,现在还没有到窗口期,很多资本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不肯把资金大量积压在这里。围绕年轻人住房问题,也有风险考量——现在建设,未来年轻人买房了,就会出现大量闲置。

  市场担心,自有道理。如果说大规模养老需求更多体现在未来,那么年轻人住房更多是现实问题。从表面看,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但两个群体和两个需求之间,也不是天然对立的。换一个视角,能不能打通现实和未来?用系统思维看待两种群体两种需求,就可以找到相通性。比如说,由朝阳和夕阳出发,可以推出阳光工程,建设阳光公寓,具体地讲,当下满足年轻人住房需求,给更多有志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创造居住条件,而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则把朝阳公寓转变为夕阳公寓,主要用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这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在选址、结构上更有前瞻性。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不只赢在现实,还赢在未来,其中蕴藏的时间和空间意义,给公共产品供给带来了思考,这也启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阳光工程连接现实和未来。 (乔杉)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倩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走进察尔汗盐湖
走进察尔汗盐湖
大漠朝霞醉游人
大漠朝霞醉游人
“老物件”讲述百姓家常事
“老物件”讲述百姓家常事
飞行表演添彩法库国际飞行大会
飞行表演添彩法库国际飞行大会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32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