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引导青少年对短视频要有免疫力
2019-07-18 09:40:40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孩子一有空就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确实挺浪费时间的,但一看就停不下来”……当下,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第四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近八成。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接近10%。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公共话语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他以电视和网络媒介为例,指出公共话语的变化会引发智力灾难。《娱乐至死》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作者一定不会料到,在将来的互联网内容矩阵中,电视已经是过时的形态。彼时,一种叫做短视频的新玩意,以其内容新奇、节奏轻快、轻松幽默,快速抓住网友的兴奋点。人们发现,波兹曼预言的危险正逐渐浮现,长期接受短视频带来的高兴奋体验,会让人们的语言能力减弱、专注力丧失,面对纸质书籍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产生知识贫乏。

  除了将事物娱乐化,短视频内容的另一种风险,在于它会“杀时间”,使人沉迷成瘾。正如许多人所感叹的,如果仅仅是玩一会放松下,未尝不可接受,但许多人却停不下来,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短视频的这种成瘾性,是当下“信息茧房”现象的有力例证。什么是“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禁锢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时下,内容分发方式正在产生巨大变化——传统信息时代,人们要主动选择订阅;但在海量信息时代,计算机会“投你所好式”推送。特别是短视频中,平台会精准匹配你的兴趣爱好,实现傻瓜式的“投喂”,用户越不动脑,越是容易沉溺其中。

  不可否认,短视频平台五花八门的内容中,也有对青少年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但这更需要正面引导,而不是任由算法匹配。对此,相关平台要担起责任。首先要修改现有算法规则,为算法“输入”正确价值观,用“规则”支撑算法,优先推荐正能量作品,打造专属的青少年内容池。其次要划出“红线”,严格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时间。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下,市面上的主流短视频平台,已相继推出针对青少年的“防沉迷模式”,这是一种极有必要的介入。最后,家长们也应该读懂孩子的需求。沉迷短视频背后,往往有逃避现实的动机,家长们应该着眼于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

  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英文里有个词组叫“Kill time”,直译是“杀死时间”,意味着人可以驾驭时间,突出利用时间的主动性;但在短视频语境下,这更多变成了一种“消磨时间”的概念,意味着人反而被工具规训和奴役,具有强烈的消极意义。显然,面对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各种诱惑,我们不能总是指望相关部门划出“红线”、标明“禁区”,而是要突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问题、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要一头跌入虚幻之中。(王庆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天宇上演月偏食
天宇上演月偏食
“孤岛”救援记
“孤岛”救援记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76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