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政府印发促进消费方案,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行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消息一出,舆论热议纷纷,力挺之声不绝。
事实上,“2.5天小长假”并非河北首创。早在2015年,国务院相关意见就提出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弹性作息,随后一些省份也曾出台过相关意见予以鼓励。延长周末多休点假,于民众而言,有助于满足大家“出去走走、回家看看”的愿景,提升幸福感;于经济而言,有助于激活消费、撬动内需;于统筹而言,有助于缓解目前“小长假”“黄金周”的巨大压力。
整体上看,假期延长也是我国休假制度不断优化的必然。想当年,很多人还经历过“一周休一天”“大小周末交替过”,后来“周末双休”“黄金周”等渐次出现,“带薪休假”“年假”制度纷纷出台,假期的品种日渐丰富,灵活度也越来越高。工作和休息实乃一体两面,光想吃蛋糕不想做蛋糕,指望假期越长越好,肯定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按着快进键不撒手,一味要求“拼命工作”“产出效益”,一切也难以为继。满足劳动者“安享休息”“劳逸结合”的诉求,保障整个社会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可持续性,是休假制度愈发人性化的深层动力。
也恰恰因为如此,相较于点赞“2.5天小长假”,更多人关注的是,既有的普遍性的假期安排能否保质保量落地。毕竟“别人家的周末”,代替不了自己的休闲。网络上不乏这样的吐槽,“不求2.5天那么奢侈,双休落实就能把我感动到哭”“晚上六点能下班就不错”“敢休年假的敬你是条汉子”……有媒体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明确谈到所在单位从不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就表示“一周单休”甚至“双周单休”。显然,当下社会真正的痛点在于,法律制度规定的公休日和假期还不能得以全面保障,大家的基本休息诉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
说到底,这次写在一省一地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中的一小行字,能被挑出来做成大标题,并迅速推上全网热搜,是人们强烈呼吁保障休假的又一次情绪释放。把握这一舆情背后的真实民意,让政策普惠到更多人群,应成为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考虑的问题,让大家“想休假”也“敢休假”,满足感、幸福感得到真正的提升。(项堃)
-
2.5天小长假能推动错峰休假落地吗
落实错峰休假,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与出行体验,仅有鼓励与倡导远远不够,还须有实实在在的科学规划和刚性制度作保障。2019-01-15 09:09:39
-
比“2.5天小长假”更重要的是改善休假体验
为什么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依然不尽如人意?2019-01-15 09:09:38
-
改善休假结构不妨让市场做主
黄金周“七天乐”成了“七天忙”,这是许多国人“十一”长假的真实写照。2018-10-11 08:59:0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