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0月10日电 题:从乐业到安家:甘肃青年异乡筑梦记
新华社记者王任远、吴剑锋
人的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被改写,今年30岁的包晨亮对此深有感触。3年前,他是一个只身在外打零工的甘肃定西小伙,对于未来除了迷茫就是焦虑;如今,他是福建省连江县筱埕林业站的站长,在离乡2000多公里外的城市扎根成家,实现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没有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这座桥梁,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里,包晨亮与福州姑娘林莎莎举行了盛大婚礼,婚礼上他由衷感慨。
时光倒回到2015年,包晨亮从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像无数同龄人一样,“我要到哪里去”成了人生一大难题。那时,包晨亮的父母靠着种几亩当归、黄芪等药材为生,年收入超不过1万元;母亲患心脏病,需长期服药,家里负债已达10万。包晨亮急需一份稳定的工作,改善家庭的境遇。
毕业后的两年里,包晨亮干过销售,但收入不佳;考过定西的事业单位,却遗憾落榜。2017年3月,远在新疆打零工的他接到老家乡镇扶贫工作人员通知——福州市将按“定向、定岗、定制”原则,面向定西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毕业生招聘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包晨亮一路通过了笔试、面试,被连江县林业局长龙林业站录取。
2017年9月26日,一趟列车从甘肃出发,载着定西一百多名通过项目考试的年轻人奔赴榕城。29个小时的车程里,列车穿过高山、越过平原,一路驶向沿海地区。
“从没离开家这么远过,不少人也只是抱着‘先工作看一看’的想法,如果不能适应,大不了再辞职回家。”起初,相比于憧憬,包晨亮更多的是忐忑,这其中有对方言、文化差异的顾虑,有对母亲病情的担忧,也有对家乡的不舍。
在长龙林业站,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的包晨亮从头学起了林业知识:福建植被特性、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动物保护、森林防火救火……带着一颗好奇心勤奋学习,包晨亮的业务很快熟练起来。到长龙镇4个月后,他又被调到筱埕林业站;因为表现优异,一年后被提拔为筱埕林业站站长。
“现在每月收入四五千元,一年下来大概有六七万元。”包晨亮告诉记者。4年来,包晨亮已帮助家里还完了贷款,负担起母亲的医药费和妹妹的学费,翻修了老家的房屋,还和新婚妻子在福州贷款买了房。2019年,包家实现脱贫摘帽。
“一名贫困地区学生的成才,往往能点燃一个家庭的希望,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福州市人社局局长王命瑞说,截至目前,福州市人社部门已累计组织输转定西贫困劳动力来榕就业13972人次,人均月收入达4500元,直接带动3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希望在福州努力工作,明年要个孩子,再过几年把父母接过来安享晚年。”大红喜字高挂家中,包晨亮对未来满是憧憬。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