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中的“国庆节”
2020-10-04 17:14:1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4日电 题:达斡尔族非遗“哈尼卡”中的“国庆节”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在非遗传承人苏梅的工作室,四五个小女孩儿手中拿着自己刚做成的“哈尼卡”,围坐在圆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演欢度国庆节的戏剧。

  小女孩儿单月茹说:“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做了几个漂亮的哈尼卡,还搭了房子和桌椅,把达斡尔族一家人欢度国庆节的场景演出来。”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的纸偶,是达斡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术,从几厘米到20厘米高不等。历史上,达斡尔族在狩猎、生产之余,为了哄孩子开心,会用桦树皮薄片剪出人形或动物,让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

  “在达斡尔族人的眼中,哈尼卡就像是芭比娃娃,它的玩法和‘过家家’类似,是达斡尔族孩子的童年记忆。”苏梅说。

  54岁的苏梅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卡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学习制作哈尼卡纸偶。1998年,毕业于黑龙江教育学院美术系的苏梅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哈尼卡剪纸艺术的传承中。

  苏梅介绍,对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达斡尔族来说,“哈尼卡”游戏仿佛成了达斡尔人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也间接地成为达斡尔民族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载体。达斡尔族的孩子小时候玩“哈尼卡”,大人会在旁边教孩子怎么玩儿。比如家里来客人了,主人怎么说、客人怎么说、怎么给长辈请安、怎么等客人落座上烟敬茶等等礼节都可以寓教于乐。

  “最近,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我们工作室的手工艺人就想到用哈尼卡或者剪纸的方式做宣传,人们乐于接受,还宣传了我们民族的手工艺。”苏梅说。

  多年来,苏梅深入偏远村落抢救、收集哈尼卡技法和作品,并悉心向剪纸长辈学习。“在民间,一些老人还沿用古老的剪法,用兽皮或桦树皮剪,很珍贵。”苏梅说。

  苏梅不满足于传承,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她的剪下,诞生了耕种、打猎、捕鱼、采柳蒿芽、打曲棍球、荡秋千等表现达斡尔族生活的新作品;同时,给哈尼卡人物加上了双手和更多的饰物,创作材料日趋多样化,造型更新颖丰富,受到人们的欢迎。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梅带着技艺走进课堂、走向社会面对面辅导、培训哈尼卡的制作技艺,近年来参加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

【纠错】 责任编辑: 尹世杰
加载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飘香收获忙
稻田飘香收获忙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新疆旅游业“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游升温加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65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