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戈壁披绿又生金
2020-08-12 16:31:5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新华社兰州8月12日电 题:戈壁披绿又生金

  新华社记者周圆、李杰、杜哲宇

  祁连山脚,戈壁滩上,蓝天与远山之间一抹翠绿映入眼帘:绿柳掩来路,果子满枝头,一排排由沙枣树、松树、侧柏组成的生态林直面戈壁。

  这里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下四坝村村民徐文国的林场。“种上林子,挡住风沙,日子才能过好。”他说。

  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这里曾经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1994年,金昌市第一次荒漠化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沙区总面积695.77万亩,占当时行政区划面积的48%,风沙线长达237公里。

  徐文国记得,地里苗子刚发芽,一阵风沙便卷走了一年的希望。最后,他只能和村民一道,丢下庄稼地,进城谋生活。

  上世纪90年代末,金昌市植树种绿斗风沙,为村民免费提供树苗和技术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被风沙欺负这么多年,有了政策支持,就要把它治一治。”徐文国在外务工多年,时常还会想起村里风沙漫天的场景。他明白,只有挡住了风沙,家乡发展才有希望。

  在乱石滩上种树,谈何容易。可是,困难大,徐文国的决心更大。他用铁镐一点一点刨出树坑,一天下来,手上的老茧被磨破,晚上吃饭拿筷子都难。

  “要做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徐文国为了种树,成了当地农技中心的“常客”。渐渐地,他成了村里的种树高手,树苗存活率能达八成。

  几年下来,荒凉的戈壁滩上,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

  一排排树木构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墙”。“墙”后,徐文国再次耕种起那几十亩庄稼地。

  “挡住了风沙,庄稼自然就好种了。”他说。

  这几年,金昌市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相结合,徐文国又办起了家庭林场。

  在家庭林场里,徐文国种了杏树、李树等经济林木,既防风固沙,又有经济效益。同时,他还舍饲养殖牛羊200多头(只),饲料则主要取自林间套种的牧草。

  治沙又致富,老百姓种树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植绿”接力中。金昌市林草局副局长张珙说,从1994年至今,金昌市共完成治沙造林235.42万亩。全市涌现出一批造林大户、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等林业经营主体,酸枣、肉苁蓉、大接杏等沙产业也初具规模。

  一片绿海,就是一本致富经。现在,徐文国靠着林场每年能收入近20万元。他感慨说,绿能生金,绿就是金。

【纠错】 责任编辑: 杨婷
加载更多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吉林珲春:边境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非遗入校园 假期亦快乐
非遗入校园 假期亦快乐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中国西北角:有个村子叫神座
彗星与巨石阵
彗星与巨石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70112635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