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亚洲最大单口径全可动天线主体结构建成,预计10月具备火星探测数据接收能力
2020-04-29 09:23:45 来源: 文汇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亚洲最大单口径全可动天线主体结构建成,预计10月具备火星探测数据接收能力

  聆听来自4亿公里之遥的火星问候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由该台承建的我国火星探测器科学数据接收关键设备——70米高性能接收天线,近日在天津武清站完成反射体整体吊装。70米天线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单口径全可动天线,可接收来自4亿公里之遥微弱信号的数据。预计到今年10月,它将完全具备“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数据接收能力。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上,备受关注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根据计划,今年我国将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火星距离地球约为5600万至4亿千米,地火最远距离约为地月距离的1000倍。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李春来介绍,由于火星距离地球甚为遥远,火星探测的数据接收任务是一项严峻挑战。通常,发射信号的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火星探测器即使以月球探测器相同发射功率发送数据信号,到达地球时也将非常微弱。而增大地面接收天线的口径,也就是接收面积,是提高信号信噪比的基本途径。

  李春来说,从火星来的信号衰减非常厉害,信号非常弱,没有这个大口径天线,就不可能完成数据接收任务。当火星探测器距离地球最远的时候,很可能还得加上密云的50米天线和40米天线,以及昆明的40米天线,四个天线同时接收数据,再进行信号合成,才能完成火星探测数据的接收任务。

  据介绍,70米天线为轮轨式全可动卡塞格伦天线,总重约2700吨,高72米,主反射面直径70米,由16圈共1328块高精度的实面板组成,面积相当于9个篮球场大小,相当于3个40米天线。该天线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竣工验收,整体吊装完成意味着天线主体结构的基本完成。此后,天线还将进行后续设备安装,以及一定时间的系统调试、校准和试运行,才能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70米天线建成后,能够大幅度提高我国深空探测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为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任务以及后续的小行星、彗星等深空探测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要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首席记者 许琦敏)

+1
【纠错】 责任编辑: 黄浩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西溪湿地花朝美
西溪湿地花朝美
十八洞村里的苗乡“网红”
十八洞村里的苗乡“网红”
德国特劳恩施泰因:自制口罩
德国特劳恩施泰因:自制口罩
新疆天山天池“开湖”
新疆天山天池“开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2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