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国民间故事集体亮相助力中国动漫“走出去”
2019-05-02 16:40:4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杭州5月2日电(记者段菁菁、冯源)改编自日本最古老故事《竹取物语》的动画电影《辉夜姬物语》,实际取材于《后汉书》中记载的“斑竹姑娘”;改编自《格林童话》的《灰姑娘》,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在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有非常多的故事原型,通过创作加工,成为西方动漫中的经典形象。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八仙过海”“百鸟朝凤”……这些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跃然动画荧屏,将在未来成为走进国际视野的新一批中国动漫“经典形象”。

  这是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后,第一批亮相的具有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其中,《精卫填海》人物和动物造型取自《山海经》,画面磅礴大气;《百鸟朝凤》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造型清新可爱;《愚公移山》创作风格灵感来自于《千里江山图》,音乐则融入了豫剧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平衡好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用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这些动漫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试图破解的核心议题。

  “抗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讲的都是与大自然抗争的故事。

  这种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否能在国际舞台上被理解和接受,上海炫动传播有限公司动漫影视事业部总监何宇在谈到创作《愚公移山》时表示,该片的创意总监马克在采风中就产生了“水土不服”。“他一直纠结,面对大山,人们为什么不能绕道、为什么不能搬家,直到来到体现当代愚公精神的红旗渠,他就明白了不能用西方的神话体系讲述中国的神话。在中国的神话中,我们面对天灾的时候,会选择抗争。”

  创作者们普遍认为,在作品中寻求更为普世的国际化表达至关重要。何宇说,所谓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机械地借鉴。“我们的体会是,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火花是最有价值的,找到共情点或者创作的初心点,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大禹治水》的编剧南柯认为,中华经典民间故事中拥有大量可以引发国际共情和共鸣的元素,在动画制作中要善于提炼出来,如《大禹治水》中关于梦想、爱、英雄等三个方面的元素就是可以提炼出来的共同元素。“有了这些共同元素,更容易实现国际传播。”

  爱奇艺副总裁杨晓轩说,创作者应回归到自己文化的母体本身,找到有人类共同精神的世界的故事原型,用世界性的语言、用共情的方式讲给观众,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经典形象走向世界并绽放光彩。

  据了解,为更好地推动中国民间故事走出去,此次亮相的多部动漫作品已制作国际版本,《大禹治水》也率先与美国尼克儿童频道签约,年内与海外观众见面。

+1
【纠错】 责任编辑: 邱丽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书香伴假期
书香伴假期
神州满眼尽风光
神州满眼尽风光
贵州荔波:秀美风光迎客来
贵州荔波:秀美风光迎客来
夜深了,他们还没睡
夜深了,他们还没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44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