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一对父子的“快递十年”
2018-11-09 17:00:3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武汉11月9日电(记者李劲峰 向磊)深秋的武汉气温骤降,金黄色银杏叶风吹遍地,行人捂紧外套,快步匆匆。28岁的快递小哥梁万风忙着收送包裹,额头上渗出微汗,“马上‘双十一’高峰了,必须尽快做好准备,更不能让拉回的包裹过夜。”

  清晨6点半就要出门,到10公里外的中转点拉回包裹分拣,在方圆2.5公里的配送范围内来回奔波派送到位,一天至少要忙10个小时。遇上“双十一”网购高峰,经常忙到深夜才收工。这样的快递生活,梁万风已经历了10年。

  “我家是湖北襄阳农村的,初中没毕业就跑出来赚钱,从事快递也是偶然。”梁万风回忆说,2008年他离家几个月,经历了饭馆端盘子、工厂流水线工作后,他看到“送件一元一件”的快递招聘启事,便报名成为一名快递小哥。

  尽管夏冒酷暑、冬吹寒风,但当时平均每月收入两三千元,让他觉得比在工厂打工自由、充实。梁万风说:“尤其是2009年淘宝商城第一次开展‘双十一’活动,第一次看到快递堆积如山的场景,特别震撼。”

  “那段日子总感觉手机随时都在响,电话被打爆,晚上还有催单的,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积压的单还是半个多月才送完,挨了不少骂,但是心里还是高兴,活儿多意味着收入高嘛。”梁万风回忆。

  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显示,从200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18.6亿件,到2010年的24亿件,到2011年的36.7亿件,再到2017年日均突破1亿件,中国快递业务呈现井喷式增长。

  2011年,梁万风和家里商量,准备把申通快递武汉东湖路站点承包下来,进一步做大业务,却被父亲梁大森一口否决。“当时虽然儿子每个月也有几千元收入,但总觉得快递不是个正经职业,不如在厂里上班靠谱,更没必要去承包站点来冒险。”梁大森说。

  看着儿子掏出两万元积蓄承包了面积90平方米左右的快递站点,梁大森狠下心卖了家里种地用的旋耕机,转账3万元给儿子购置拉包裹的面包车,“毕竟孩子铁了心要做,家里得支持”。

  从最高每天70票,到突破100票、200票,月收入逐步过万元,梁万风的人生也跟随电商和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实现从萌芽到绽放。2015年梁万风把父亲接到武汉,经营起“父子店”。他说:“我和父亲有个分工,他跑周边小区揽件、送件,我主要负责周边单位和企业。”

  每年“双十一”过后的10多天,是快递最忙碌的时期。“平常一天最多拉回两车包裹,但‘双十一’后每天要拉四趟,无论中转站,还是自己的快递点,快递都堆积如山,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梁万风说。

  除从老家请亲戚帮忙外,快递行业新技术的运用也让梁万风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从容应对。菜鸟电子面单、智能语音助手、智能驿站等技术与设备的普及,让快递效率大幅提升。

  “过去‘双十一’堆积的包裹,至少要持续20多天才能送完,现在差不多1周就能完成。”梁万风说,智能手机完成包裹录入,便携蓝牙打印直接输出电子面单,3段码让投递更便捷,去年他承包站点日派送量最高近千件,“今年预计肯定能突破一千件。”

  看到儿子在武汉已经买房买车,今年国庆期间也已结婚,父亲梁大森十分欣慰。他说:“谁能想到,就这么一份当初看起来不太正经的行业,让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后代,靠自己双手,在城里过上富足的日子。”

  憧憬未来十年,梁万风说:“未来科技会越来越发达,说不定无人机也将取代人工送快递,但只要肯钻研、肯付出,未来生活无论怎么改变,都应该会有立足之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笑冬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黑龙江发布暴雪黄色预警
黑龙江发布暴雪黄色预警
乌镇互联网智慧银行投入使用
乌镇互联网智慧银行投入使用
异国风情 汇集进博
异国风情 汇集进博
消防安全伴我行
消防安全伴我行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369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