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7月6日电 题:“一楼一城一国家”——记导演苏舟心中的那座“楼外楼”
新华社记者唐弢
1848年,一位从绍兴来杭谋生的落魄文人在孤山脚下开了一间湖畔酒馆,他从南宋诗人林升的诗中获得启发,将其取名为“楼外楼”。
2018年,历经170年,这座早已闻名海外的杭帮菜馆近日被搬上了电视荧屏。它的几度兴衰变迁,也被当代艺术工作者们用影像的形式赋予了“家国同构”的新内涵。
电视剧《楼外楼》围绕着楼外楼创始人——洪氏家族讲述了一段百年餐饮业在风雨飘摇年代的沉浮往事。从1924年北洋军阀统治后期开始,楼外楼经历军阀混战、北伐战争和民国政府统治时期。近二十年时间,一座楼和一个家庭的命运与北伐的命运、抗战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对于导演苏舟来说,《楼外楼》写的是一个家国情怀。“中国有一句话叫‘关起门来成一统’。关起门来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小家就如同一个大国,里面会发生很多故事,能够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
楼外楼的兴衰变迁、后厨蒸煮烹炸时的工匠精神、乱世风雨中的家国情怀,都被苏舟小心翼翼地投掷进每一道菜、每一杯茶、每一碗酒里。在他看来,当代的观众需要浸润历史的波澜。
苏舟说,当《楼外楼》从一家饭店的历史展开,在家国之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去打开、贯通观众的精神维度,并直指现实的时候,文化的张力就会把观众彻底带动起来。
在苏舟的心中,文化的张力是永远不能消逝的,凡是文艺作品都应该带有积极的引领作用。“文艺作品是需要去反映社会的,越真实的故事,越容易吸引观众。”他认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楼外楼”故事能在观众心中建构起真正的“精神楼厦”。同样,在一些文艺评论家看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理应是当下电视剧创作的使命与担当。
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映,《楼外楼》也收到了来自美国亚洲影视节金橡树奖的评奖邀约。在苏舟看来,这既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响应,又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展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苏舟认为,作为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电视剧理应在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