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透露700年前上海河道变迁史
2017-07-27 08:09:15 来源: 上观新闻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每天洒水为木桩保湿

  2001年发现,2006年完整揭露遗址全貌,2009年博物馆开工,2012年正式开馆。这里历时12年才在公众面前撩开神秘面纱。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部布局紧凑精致。走进场馆,拾级而下,才渐渐靠近这座埋藏于地下7-12米的遗址。玻璃天棚下,阳光可以漫射入室,设计上的自然通风又体现了绿色环保。柔和的灯光下,矗立在水闸中心的闸门最为显眼,这是水闸最关键的部分,由两根长方体青石门柱组成,门宽6.8米。水闸的底石依然完好,总长30米,宽6.8-16米。它由一块块青石板平铺而成,石板间嵌地锭榫,防止渗水和石板移位,这样的铁锭有近四百枚。底石下又铺满衬石枋,其下被龙骨承载,龙骨下又有地钉支撑。底石上还有一处巨大的圆孔,这正是2001年在志丹苑小区建设工程中,高楼地基打桩留下的钻孔,由此才解开了水闸的面纱。

  为了防止木头出土后炭化,许多木桩被塑料布包裹严实,并由工作人员每天喷水保湿

  行走在架空的廊道上,俯视遗址,你会看到部分遗址依然浸泡在水中,而许多木桩也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是为什么?原来,水闸遗址以石墙、木桩为主,已埋在地底下数百年,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氧化,石头会风化,木头会炭化,所以对木桩用塑料布包起来,并对遗址进行“回填”,进行干保与湿保。干保,就是在已发掘的文物上填上沙土;湿保,就是在遗址上灌水,恢复水闸当年生存的状态。

  水闸遗址中,木桩随处可见,它们或是缓解水流冲击的擗石桩,或是为水闸地下牢固支撑的地钉。木桩主要有松木和杉木两种,木质湿度一般保持在20%至30%,不会开裂,但太湿也会腐烂。每天,场馆工作人员都会对这些包裹着的木桩进行洒水保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丽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南昌军事装备展示中心即将向公众开放
    南昌军事装备展示中心即将向公众开放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伏汛
    黄河壶口瀑布迎来伏汛
    龙滩水电站开闸泄洪
    龙滩水电站开闸泄洪
    “科学”号探秘南海
    “科学”号探秘南海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2312136475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