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文博会:百年中外“绝活儿”竞相绽放国际舞台 
2017-05-15 15:57:26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深圳5月15日电(记者喻珮 王丰)文博会历来被称为传统手艺的“万花筒”。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五彩斑斓的中外民间“绝活儿”竞相绽放。

  2号馆里一处充满异域风情的克什米尔纺织品展厅,陈列着各式纯手工制作的羊毛围巾、羊毛毯。

  “我自10岁起和家人共同打理纺织工艺品的生意,包括设计围巾、服装的款式图案等。”克什米尔纺织品的负责人、30多岁的罗米尔告诉记者,羊毛纺织品的技艺在克什米尔已流传五六百年,一位“绣娘”需要20年的经验,才能在羊毛和羊绒上绣花。因这项工作费时费力,如今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从事。

  罗米尔说,他不愿看着国家的传统手艺失传,于是四年前,他带着希望来到中国。“中国市场巨大,可以让克什米尔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延续下去。”

  通过文博会的平台作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文化+展览陈列”“文化+创意研发”“文化+特色营销”的商贸流通模式逐渐成熟。

  龙山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史学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捏一个黑陶塑一个我……”龙山黑陶工艺的领军人、山东民间手工艺大师刘德功深深懂得,要实现自己心中崇高的黑陶梦,不仅需要卓越的艺术功底和知识水平,更需要不断地、贴近市场的创新实践。

  如今刘德功拥有一家黑陶生产工厂,产品远销日本和美国。由他合作创建的艺术实践基地,每年吸引数百名学生前来观摩实践。他笑称,龙山黑陶后继有人。

  在非遗展示区,记者遇见了罗舒引,一位纸质刻画艺术传承人。47岁的罗舒引向记者展示,“用苦参、地丁、艾叶、紫草等不同的中药材,煮上七八个小时,制作颜料作画,这样的技艺不仅需要扎实的美术基础、刀工技艺,同时还要深谙国画艺术,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罗舒引和女儿已经共同完成了几百张作品。母女俩期待,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看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当传统文化插上创意的翅膀,这些历经百年沉浮的技艺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而这一令人欣喜的数字,不仅是国人物质和精神文化大幅提升的表现,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彰显。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盛会璀璨夜
    盛会璀璨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在京举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在京举行
    法国举行总统权力交接仪式
    法国举行总统权力交接仪式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0975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