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云南借力“专家+志愿者”模式完成少数民族古籍实验性修复
2017-05-11 10:38:01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昆明5月11日电(记者 许万虎) 为破局古籍修复人才稀缺困境,云南省近年来采取“专家+志愿者”模式充实古籍修复力量,提速古籍修复步伐。目前已正式完成以彝藏古籍文献为主的少数民族古籍实验性修复工作。

  云南是我国古籍大省,各类古籍存量逾百万册。长期以来,大批古籍分藏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寺庙,有些长期散落民间,饱经岁月侵蚀,亟待抢救性修复。为此,2012年以来,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古籍修复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吸纳高校、基层图书馆等机构古籍修复人才。

  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计思诚介绍,项目启动以来,中心依托自身专家人才优势,分期、分批组织古籍修复志愿者深入各地开展藏文、彝文古籍调研,同时采取面对面教授、手把手辅导、集中培训、师带徒跟班培训等方式,组织志愿者研究并开展彝藏民族古籍修复工作。

  据介绍,截至目前,古籍修复专家与志愿者累计修复彝文古籍《占病书》《吾查》《开场祭经》《嫁女儿经》等14000余页,藏文古籍《大宝积经》等近2000片,顺利完成了这两类民族古籍文献的实验性修复工作。

  云南省古籍修复专家杨利群说,目前来看,民族古籍修复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当属藏文古籍,传统用于抄写经文的藏纸多加入天然植物原料,韧性强、防虫蛀,可这一传统造纸技艺如今已很少流传使用。

  “藏文古籍可以被烧坏,但很少有虫蛀。所以必须用古人的技艺来修复。”杨利群说,古籍修复人员就地取材,在高原地区寻找到狼毒草,将其根部捣碎,提取原液加入补书所用的纸浆中,研究出一套可行的创新性修复方案,得到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认可。

  “修补古籍就是修补一段历史、复兴一种文化。”计思诚说,民族古籍实验性修复过程中,不仅培养出大批古籍修复骨干,还为未来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性保护积累了重要经验。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一只“大鸟”的光荣谢幕
    一只“大鸟”的光荣谢幕
    屈原故里粽飘香
    屈原故里粽飘香
    “一带一路”国际星空摄影展在北京开幕
    “一带一路”国际星空摄影展在北京开幕
    尼泊尔庆祝卫塞节
    尼泊尔庆祝卫塞节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7650112095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