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提升市民幸福感——一座老工业基地的蝶变
2018-10-11 17:52:4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图为青山区工人村街棚改回迁社区青和居社区。

  以人为本 青山棚户区一步跨越60年

  武汉市青山老工业区棚户区位于青山区工人村片区,伴随武钢而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云集青山,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不讲条件,搭建简易的工棚安家落户,支援武钢建设。时光荏苒,这些低矮简陋的平房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渐渐老去,成为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经过改造,2016年,青山棚户区居民全部搬迁新居,一步跨越了整整60年。

  据介绍,青山老工业棚户区主要分布于工人村、青山镇、厂前、红钢城四个街道的11个社区,占地面积6220亩,房屋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居民13709户,常住人口40310人,约占当时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棚改工程于2007年4月26日正式奠基启动,分为两期实施,棚改一期从2007年至2013年底,改造棚户区居民11142户,占总数的81.3%;棚改二期从2014年9月实施,改造的棚户居民2518户,占总数的18.7%;建成5个安置房小区,共计16959套(其中棚改安置房11724套、棚改租赁房4143套、大学生公寓1092套)、总面积110.81万平方米,已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居民全部实现回迁安置。

  青山区的棚改之变,体现在居住环境之变、生态环境之变、人文环境之变和服务环境之变。

  原来的棚户区内道路弯曲狭窄,房屋低矮破旧且阴暗潮湿,没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无消防设施、无基础配套。每天早上,公共厕所前排起长龙;一到傍晚,家家生炉子,油烟缭绕。每逢刮风,因电线老化,火灾频发;一到下雨,屋里漏水,户外脏水横流。改造后的棚户区,高楼林立,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再也不用为了上一个好一点的厕所要走上十几分钟,再也不用担心晚上老鼠在家里打架了。还建房采用平开真空钢化玻璃门窗,三层外墙保温,层高2.9米,光线充足,南北通透,有方便的天然气、自来水,回迁居民拿钥匙便可入住,彻底改变了原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棚户区改造的工作中,青山区大力实施“城市双修”、落实“四水共治”海绵示范区建设,使得棚改地区生态修复显成效,从杂乱无章到周边青山公园、戴家湖公园、桥南公园、武丰闸湿地公园、青山江滩公园、青山矶公园“七星拱月”的生态环境改变,真正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家门口逛公园的生态蝶变,也体现着青山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棚户区改造不是把房子一改了之,青山区还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共同创造”,通过打造社区“天天敲门组”、街道“顺顺吧”、职能部门“好样的工作队”,以及持续开办“四点半学校”、开设“社区好味到”等服务载体,服务居民,赢得群众信任。

  从功能单一的棚改居住区,到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社区食堂、创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环抱棚改回迁社区,服务环境的提升,让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青山依旧在,旧貌变新颜。武汉青山这座老工业基地正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彰显幸福魅力。

  图为青山棚户区旧貌。

(责任编辑:张潘)

   上一页 1 2 3  

+1
【纠错】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开幕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开幕
黄河壶口出现数百米大瀑布
黄河壶口出现数百米大瀑布
杜尚别掠影
杜尚别掠影
印尼将结束强震及海啸灾区搜救工作
印尼将结束强震及海啸灾区搜救工作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401112354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