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教师节,致敬扎根泥土的不抛弃不放弃
2017-09-11 07:29:1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前,我们的记者奔赴天南海北,去追寻这样一群一线教师的足迹:有在中国最南端的永兴岛支教的文艺青年,能于涛声的寂寥中带着学生寻找诗趣;有在世界屋脊日喀则援藏的东北汉子,能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与学生打篮球,打破汉藏师生交流的隔阂;有身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副教授,虽是弱女子,却带一拨拨老外高官军人学中文,传承中华文脉;也有在震后的玉树白手起家的藏族校长,追回一个个逃学的孩子;还有聚焦荆楚大地底层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教师,探寻帮孩子走出阴霾的巧路径土办法。

  他们一直在探索,既在与孩子们身上的问题作斗争,逆转他们的人生,也在与自己面对的现实进行抗争,修炼自我的人生境界。

  尽管年龄、性别、工作环境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执著,那是扎根于泥土之中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

  我们送上迟到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

  用生命耕耘在高处

  试问雪域高原饶过谁?

  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柳大庆自然躲不过,头疼,失眠,血压高……

  “身为一名老师,这是应当做的。我是哪里需要就把自己往哪里搬。”柳大庆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的家人都支持我”。38岁的柳大庆现在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第二中学担任英语老师,援藏3年。3年不短,决定起来却也没那么难。

  在他老家吉林农村,老师就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也是柳大庆的偶像。儿时的记忆很多已模糊,但有句话他却记得清晰“数须发作笔,倾心血做墨,在教案上描绘昌盛的祖国”,这是他小学老师曾教他背诵的段落,他认为那便是“用生命教学”。

  也正应了这句话,如今的柳大庆可以说,的确在用生命教学。

  初来乍到,高原反应虽让他饱受折磨,但让他更觉困难的,却是与藏族学生之间的疏远,“刚到这里,很多援藏老师教出的成绩不理想。我想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很想像朋友一样走进他们的心里,但又不会说藏语,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他当时所带的初二六班,学生很是调皮,这一度让柳大庆等援藏老师很头疼。

  一天,柳大庆看班上同学在操场打篮球打得很是开心,他灵机一动,“咦,不如一起打篮球!”于是,柳大庆很快混进了学生们的篮球队伍。

  这让班上学生很是惊讶,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平均海拔近4000米,平日里,援藏老师一口气讲上一小时的课,便会觉得喘不过气来,更别提打篮球。一场打下来,柳大庆“当时就是要死了的感觉,但他们还是很愿意再打下去”他只有坚持。几场球下来,学生们与这位汉族老师亲近不少,“也更听话了,你说的他们都能听进去”。

  这让柳大庆心里宽慰不少,但同时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是以援藏老师的身份来的,藏族师生把我们当作‘专家’,那我们究竟能带来什么,又能在离开后留下些什么呢?”

  所以,无论在教学还是管理上,柳大庆都很拼。他致力将黑龙江新课改的信息、理念,高效课堂模式等成功经验带进学校,不仅编写制作了各学年英语教学课件,为学校留下了一套适合西藏学生使用的英语学科备课资料,并立足课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比如多媒体教学。

  “内地学生对新媒体教学已习以为常,但藏区学生接触并不多,所以当我通过新媒体把图片、音视频等呈现在课堂上时,孩子们觉得很新鲜,无形中就调动起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也因此,柳大庆成了学生眼中的“时髦”老师。

  一年的忙忙碌碌,让柳大庆被评为2016年度西藏自治区“最美援藏教师”。但这一年下来,柳大庆的头发更少了,皮肤皱纹多了,血压高了,脾脏也大了,心脏左心室的舒张功能也在减退,如今他需每天服用降压药,也需要每天吸氧才能缓解失眠。

  “有时失眠时会很想家,想给家人打通电话,但一般等我忙完家人都已经睡了。”

  而今在西藏,柳大庆已很少落泪,每当想家时便拿着吉他坐在山坡上望着家乡的方向唱歌。

  “对于家人,不仅是思念,还有愧疚,他们也付出了很多。”柳大庆记得,刚刚过去的8月31日是他7岁的女儿入小学的日子,而他却只能通过视频遥远地问候,“在她成长的很多时刻我都是缺席的,我……”他有些哽咽。

  “但看到课堂上藏族学生们亮晶晶的眼神,这都值了!”柳大庆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庆玲)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王琦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春意盎然
春意盎然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西安:十五到 元宵俏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野外实战 磨砺“刀锋”
闹鱼灯 迎元宵
闹鱼灯 迎元宵

01016011000000000000000001110865129700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