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组装扇骨、齐整扇面、设计吊坠,江苏苏州横泾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在苏扇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扇香古韵;刀枪棍棒耍得虎虎生威,河北深州旧州中学的学生,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练起了形意拳器械……穿越千百年的非遗走进校园,因为青春的力量而生气蓬勃。
非遗进校园,为孩子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古老文化遗产的魅力打开了一扇窗。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传承项目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多一些这样的“自选动作”,让文化素养与智识水平“齐头并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非遗是一种“慢文化”,非遗进校园也不应搞“快餐式”教学。唱做并举的戏曲,精雕细刻的工艺,刚柔相济的武术,掌握非一日之功。从组建兴趣小组、工作坊、学生社团等传习实践,到聘请民间艺人、各级非遗传承人充实师资力量,再到通过传承展演、公益慰问发挥辐射作用,建立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让孩子们在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了解中读懂非遗,非遗课才不会变成浮光掠影的“兴趣班”。
正是因为非遗技艺难以“速成”,校园传承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非遗不是中小学的主课,非遗进校园也不是以培养从业者为主要目的。但流淌着古老魅力的琴声,重现秀丽山河的画笔,将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颗种子。或作为生活的爱好,或作为关注的对象,他们将带动非遗走进千家万户。青少年是非遗活化的希望,展望未来,校园中将走出优秀的研究者、热情的传播者,带动非遗文化开枝散叶。
不必“挑担吟诗走远方”,非遗进校园让文化走到孩子身边。这无疑是一种双赢:当非遗走近年轻人,传统就有了延续的希望;当年轻人走近非遗,成长将获文化的滋养。 (陈圆圆)
相关新闻
-
非遗进校园社区有了法律支持
作为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非遗条例的出台,对于保护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解决“人亡技消”的困境意义甚大,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也有了法律支持。2019-01-21 08:58:51
-
用非遗之美点亮生活
让非遗重新进入生活的语境,在日常中绽放光华,才是最好的保护2018-01-25 09:16:35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