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给存在已久的互联网医疗广告揭开了“盖子”。随后,国家网信办联合多部委入驻百度进行调查,要求切实整改,百度也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调整。然而,非法医疗广告并没有离开互联网。媒体记者最近调查发现,以往在电脑端出现的互联网医疗广告,更多地出现在了手机上。很多疾病关键词,在电脑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没有任何广告,但在移动端应用上,搜索结果的前几名全是医疗广告。(4月23日《南方都市报》)
竞价医疗广告看似远离了互联网,其实只是从电脑端转移到了移动(手机)端。过去电脑端的一些骗人套路,全部被照搬到了手机上。两年前针对竞价医疗广告在电脑端的整改看似卓有成效,而实际上一些竞价医疗广告却在移动端“暗度陈仓”。
竞价医疗广告弃电脑而去,却借手机还魂,就会将这种模式的诸多危害原封不动地留存下来,很多患者仍会受其误导,把骗子当行业翘楚来崇敬,把无良医院当名医名院看待,“魏则西式”悲剧仍可能重演。不仅如此,由于手机用户比电脑用户更多,且手机可以随时带在身边,使用更加方便,在手机上投放竞价医疗广告,影响面和影响程度都会随之提升。
此外,使用手机移动端,忽悠患者会变得更加容易,过去在电脑网站上主要靠留电话,但在手机上,可以现场通过电话、QQ、微信等直接交流,还能通过语音进行输入,就算不会打字,也可以直接与客服聊天。一些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之所以也被忽悠到城里看病,没病也能被诊断出“智力低下”“自闭症”,正是基于手机的普及率和影响面。
更严重的是,与电脑端不同,手机集合了大量的个人数据,在移动端投放的医疗关键词搜索广告,还可以大量收集搜索者的个人敏感信息,进而实施精准欺诈或精准广告推送。正如一名知情者所言,“在搜索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被盯上了”。可见,竞价医疗广告在手机上出现,社会危害被加倍放大。
针对医疗竞价广告,互联网公司的确经历了一轮较为认真的整改,目前在电脑端已很难发现竞价医疗广告。然而,竞价医疗广告在手机上重现江湖的事实也警示我们,监管必须睁大眼睛,并时刻警惕出现的变通形式,切不可被表面的整改成效所迷惑。
同时,竞价医疗广告之所以成为顽疾,与背后存在的巨大利益驱动力有关,少数医疗机构不钻研医术,却花大价钱搞广告策划和“病人开发”,根源在于其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出了问题。因此,在查处滥发广告的平台时,还需对竞价医疗广告的需求端进行釜底抽薪式治理,对依靠欺诈患者牟利的无良医疗机构,要给予更加严厉的治理和打击,在供需两端封死竞价医疗广告的复出之路。 (罗志华)
-
单病种收费,是治疗过度医疗的良方
减少过度医疗,杜绝医保浪费,维护群众健康,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018-01-03 09:06:22
-
对虚假医疗广告绝不姑息
在我国,虽然允许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但鉴于当前明显偏营销的环境,也有必要考虑加以最严厉的限制,甚至禁止部分品牌广告投放。2017-12-12 08:47:10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