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得人无法开口说话的露天垃圾焚烧烟雾,一不留神掉下去就可能夺命的“垃圾沼泽”,媒体曝光后依然有垃圾从其他地方源源不断运入……央视《经济半小时》日前聚焦正在一些地方上演的“垃圾围村”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多头管理导致无人负责的严峻现实,凸显了这些地方垃圾处理和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之困,暴露了当下乡村振兴的短板。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并列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三大目标,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突出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极端重要性。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不仅要严肃对待“垃圾围村”,更应该以此为契机,拿出真招、实招,别在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的问题上拖了后腿。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个涵盖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多层面的代表性问题。“垃圾围村”的出现,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垃圾产生量迅猛增加有关,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关,与这些地方垃圾处理技术能力和监管体系有关,与这些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力度有关,甚至还与缺乏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的违法违规者向这些地方偷排、倾倒有关。然而,无论有多少“客观因素”“现实困难”,都不应该有“等靠要”的懒政心理,不应该有节目中一些部门负责人流露出来的那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只重经济数字不重生态环境”“只为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的老路。
群众抱怨了就挖个坑随便埋一埋,垃圾成山了就放把火随便烧一烧,这样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说明“垃圾围村”首先是一个威胁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缺乏分类处理,很多可供制作肥料或回收的垃圾一股脑被“扫地出门”,不但浪费大量可供循环利用的资源,更威胁到当地水土资源安全、加重生态负担,说明这还是一个涉及打造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能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与时俱进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能否充分调动农村群众自治,以及与社会各方力量协同行动的积极性,则充分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治理水平。
相比于节目中当地相关部门的所言所为,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些地方政府的努力和成功经验。有的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依托精通垃圾分类的保洁公司建设垃圾再生馆,以市场运作方式从源头上破解垃圾分类难;有的地方采取“农户一次分类+村保洁员二次分类”的模式,实现了农村垃圾的大幅减量;还有的地方通过建立“红黑榜”“曝光台”等奖惩机制,倒逼村民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这些举措验证了一个道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级地方政府只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完全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多种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式方法。
空气里有没有恶臭、村头是不是垃圾飘舞,生态环境的好与坏是每一个人都能亲身、直观地感受得到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切实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责任担起来,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抓手,将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推动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兑现绿水青山的承诺。(子 长)
-
“垃圾围村”不再是远方的故事
乡村垃圾治理早已刻不容缓。可是严峻形势之下应对行动迟缓,原因无他,掌握话语权的官员、媒体人士及各行业精英,都生活在城市里,正在遭受垃圾“熏陶”的村民,并没有什么舆论话语权。2016-06-07 08:30:38
-
以废旧物资回收破解“垃圾围村”
当前,一些农村“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2015-07-17 09:35:33
-
建设美丽中国别忽视“垃圾围村”
回老家时,总会到童年经常嬉戏的池塘边走一圈。农村没有统一的垃圾回收设施,庄前村后的空地或池塘便成了垃圾场,“垃圾围村”现象非常普遍。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不妨从解决“垃圾围村”做起。2013-02-20 08:36:56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