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21日电 题:中国最北省:冬至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记者马晓成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民谚。12月21日是今年的冬至,记者在中国最北省黑龙江省采访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过冬至,既讲究老习俗,又与时俱进为老节气注入了新内涵。
老习俗传承不辍 老习惯还是“标配”
冬至一大早,哈尔滨市民汪文萍就赶到超市,她正打算为冬至的晚餐做准备。在许多地方,过冬至一定少不了一盘热乎乎的饺子。面粉、鸡蛋、蔬菜……没过一会儿,汪文萍的购物车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每到冬至,汪文萍都要为家人张罗包一顿饺子,她觉得这个仪式感很重要冬至这顿饺子不一定要多好吃,但包一顿饺子,才叫过冬至。
冬至时节的黑龙江省,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虽冷,不少孩子却乐了开花。在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处公园内,已经退休的孙立群,正在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挥动尜鞭,在冰面上把冰尜抽得嗡嗡作响。
“我小时候就玩冰尜,现在的小孩还在玩,这些老游戏传到现在,就是一种传承。”孙立群说。
小孩子们把小铲子、小爬犁带了出来,堆雪人、赛爬犁。在松花江畔,人们就地取材,把封冻的江面当成天然冰场……冬至前后,随着气温走低,一项项“标配”的老游戏在大人孩子的欢笑声中将冬至的氛围推向高潮。
新过法注入“国际风” “猫冬”时刻更忙碌
过冬至要吃饺子,但哈尔滨市民李春丽家的饺子有些不一样。
2019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标志着中国最北省份正式承载起打造中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重任。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哈尔滨许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俄罗斯商品越来越多了,商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了。李春丽家的饺子,就是用俄罗斯生产的面粉,配上东北餐桌常见的酸菜猪肉馅,制作出的“融合味道”。
“以前,许多俄罗斯食品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几乎遥不可及,现在俄罗斯食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常见。”绥芬河市俄商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鹏说。吃着东北“铁锅炖”,配上俄罗斯生产的啤酒,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过去,冬至时节往往也是很多东北农民“猫冬”的时间。现在,许多人已经一改旧习,在传统冬闲时节发展多种产业,经济发展打破了冬日的“冰封”。
泰来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当地从江苏引进一家专门生产汽车饰品的企业,通过发展手工编织汽车座垫的扶贫项目,带动村民提高收入。
“半年就挣了约2000元!用自己挣来的钱,过节给家人添点东西,感觉就是好!”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村民李元青说。
到“最北”处找“冻” 冰雪旅游更红火
冬至前后,黑龙江省许多地方最低气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吸引很多南方游客来找“冻”。最近几天去往黑龙江省漠河市的火车票基本上已销售一空。
“在滴水成冰的地方,跟大家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真是太开心了。”深圳游客沈江说。
曾经深处大兴安岭采伐一线的漠河市,今年打造了规模庞大的冰雕雪塑群和冰雪娱乐项目。在神州北极广场,两座高15米、长100余米的巨龙雪雕气势恢宏,在七星广场还用冰雪制作出了冰雪旅馆和雪屋,在漠河市北极村,每晚都会举办篝火晚会、扭大秧歌等活动,吸引游客一同参与互动。
据了解,除了漠河以外,今年冬天,哈尔滨、亚布力等地的冰雪旅游项目也十分受欢迎。
“今年开园的游客量是最大的。年初许多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没能成行,我们这11月份游客量就涨上来了,现在我们这都忙不过来了。”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经营民宿的李彦林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