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精准规划”助力“精准扶贫首倡地”振兴希望的田野
2020-12-18 21:03:02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图集

  拼版照片:上图为脱贫前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进村道路(2011年12月摄,新华社发);下图为2019年9月拍摄的十八洞村及进村道路(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12月18日电(记者张玉洁、周楠)“精准规划很重要,通过规划引领,稳步推进村庄建设发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才有清晰‘路线图’。”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这些天忙着跟村民们筹划来年的工作。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位于武陵山区,山高谷深,石头多田土少,耕地资源稀缺,分布碎片化,如何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做好发展规划的大文章,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风貌破坏,是十八洞村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破解的课题。

  拼版照片:上图为脱贫前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处民居(2013年1月摄,新华社发);下图为2019年9月拍摄的十八洞村一处民居(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新华社发

  2018年7月,湖南省率先在十八洞村建立驻村规划师制度,从湖南大学引入规划设计团队,用精准理念编制并实施“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确立了“精准扶贫首倡地、传统村落保护地、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振兴示范地”的目标定位。

  在产业发展思路上,规划提出了“一廊连两翼,六寨齐一心”的蝶形空间结构,主要是推动以U形山水景观廊道串联的莲台山生态休闲区和高名山农旅产业区两翼齐飞、全域发展。

  在村容村貌改善上,规划坚持保护苗族特色、保存苗寨风情、保持苗居风貌的原则,在村落建设与改造中采用本地常用的技术、材料、形式、工艺,全村237户民居完成了风貌改造和功能改善,新村部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也植入了现代功能。

  在村庄文化保护上,规划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立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保护好苗歌、鼓舞等珍贵的文化资源。

  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处农家乐(10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孙中元告诉记者,两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围绕十八洞村制定的“精准规划”,是一个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优秀规划。比如,规划在2018年时就提出“新青年下乡”的概念,概念超前,当时还有村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目前十八洞村成了青少年研学基地,还有不少返乡创业就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打下了人才基础。

  十八洞集体经济联合社副理事长隆成合是村里有名的“能人”,这些年他带着部分村民发展,腰包越来越鼓。他说,我们围绕产业规划谋划产业布局,通过规划找市场、搞建设,省时省力,节约了资金,获得了更高效益。

  这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景色(10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在全面脱贫‘最后一公里’与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的历史交汇期,精准规划成为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和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前提,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在规划上作出更多贡献。”十八洞村驻村规划师团队负责人、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尹怡诚说。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
加载更多
冬日星空
冬日星空
山东枣庄:红火的温室大棚
山东枣庄:红火的温室大棚
安徽黄山:雪润宏村
安徽黄山:雪润宏村
国际·一周看天下
国际·一周看天下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7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