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2月4日电 题:天津:湖水清了、湿地净了,候鸟纷纷来这里“点赞”
新华社记者黄江林、白佳丽
冬日的天津师范大学校园里,5只刚满月的黑天鹅成了新晋“萌宠”。它们在师生们的见证下孵化、破壳、成长,如今整日悠然地在学校草坪和湖中游荡,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作为这群“小可爱”的守护人,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闫春财见证了黑天鹅到校园安家落户、结对生子的全过程。
“黑天鹅是学校去年引进的,校园内有770多亩的水面,湿地环境系统良好、食物充足,加上师生们的爱护,它们很快就在这里‘安家’。”闫春财说,不仅是黑天鹅,赤麻鸭、绿头鸭等也来到了校园。
“令人惊喜的是,人工繁育一些鸟类后,不少野生鸟类也被吸引到了校园里。”闫春财指着湖心岛上成群的鸟儿们说,从2005年校园投入使用开始,师生们就细致地观察和记录起校园动物,截至目前,校园里观测到近160种鸟类。
近3年,一些比较罕见的物种也出现在了天津师范大学师生们的镜头里。2017年,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以及国内罕见的红胸姬鹟在校园内被拍摄到;2018年10月,5只迁徙途中的草鹭飞临校园,驻足一周;2019年,极危物种低斑蜻现身校园湖泊……
“近年来,天津大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也让我们的小生态系统吸引了更多‘客人’。”闫春财分析。
大学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是天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从2017年开始,天津市着手在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间启动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如今,“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景观成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
与此同时,一系列更为宏大的生态项目也在同时展开,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4块总计875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修复启动,153公里渤海海岸线综合治理顺利推进,一幅鸥鹭齐飞的生态图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开。
科学布局、生态向好,越来越多的动物开始光临。
“有黑色飞羽的是濒危鸟类东方白鹳,通身白色的是天鹅,叫声不断的是各种大雁……”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姚庆峰对各种鸟类如数家珍。他介绍,这片总面积3万多公顷的湿地上,鸟类已由2017年的249种增加到目前的279种。
渤海湾畔的滩涂湿地,也在成为鸟儿们的“歇脚地”。永定新河入海口,成群的鸟儿在浅滩上落脚。“过去,这里是一片布满灰褐色污泥的滩涂。通过修复,不少保护鸟类开始栖息在海岸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副局长崔捷说。
“天津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升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复,推进‘津城’‘滨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强化渤海近岸海域岸线修复建设,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为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