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
2020-09-20 19:09:0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巴黎9月20日电  通讯: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

  新华社记者唐霁

(国际·图文互动)(1)通讯: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

  9月9日,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之子、法国心脏病科医生贝石涛在法国巴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肖亚卓 摄

  贝熙叶,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法国医生。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期间,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主席专门提到了“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

  在贝熙叶后人位于巴黎的家中,法国医生贝石涛递给记者他的名片,名片的一面用中文印着:贝熙叶大夫(1872-1958)之子,心脏病科医生。“习主席的话让我很感动,我想更多地去了解父亲。正是通过对父亲足迹的追寻,我才逐渐了解了这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而我的父亲正是见证者和参与者。”9月21日国际和平日到来前夕,贝石涛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贝石涛3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对他而言,父亲一开始是陌生的。贝石涛说:“父亲留下了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我在整理时发现一张写于1948年的字条,上面写道:‘我关上(放着资料的)抽屉,忽然想,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会打开资料,看到这里面珍藏着我在中国漫长岁月中得到的小小荣誉。’”

  贝石涛拿出几本厚厚的相册,照片中的贝熙叶留着大胡子,目光坚定睿智。

(国际·图文互动)(2)通讯: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

  这是9月9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的肖像照片。 新华社记者 肖亚卓 摄

  1913年,41岁的贝熙叶来到中国,担任过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圣米歇尔医院大夫和北堂医院院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

  贝石涛说:“父亲那时刚刚退休,但他决定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救治伤员中去,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他翻出一张贝熙叶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土路上运药的照片说:“父亲利用自己法国医生的特殊身份,从北京的圣米歇尔医院将药品和绷带先运到他在西山的别墅中,然后再辗转将药品送往抗日根据地。一开始他可以用自己的汽车运药,但后来日本军方限制了北平城里的通行,将汽油改为定量配给,汽车很快就没油了。于是,他和司机冒着危险骑自行车继续送药,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2015年,贝石涛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多名曾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国际友好人士的后人到场。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战的英国学者林迈可的儿子吉姆·林赛专门找到贝石涛并对他说:“虽然你不认识我,但如果没有你父亲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存在。”

  回忆起这个场面,贝石涛声音有些哽咽。他说,他正是通过林迈可的书了解了中国抗战历史,“而那天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曾经帮助过他们”。当年,林迈可因同情和帮助八路军遭日本侵略军追捕,他逃至贝熙叶居所与八路军游击队取得了联系,最后携中国妻子历经艰险抵达延安。吉姆·林赛便是后来在延安出生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谈及全球正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医生的贝石涛说:“虽然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但是战胜这场疫情更要依靠团结的力量。要像战胜法西斯那样,团结起来,才能遏制疫情的蔓延,最终战胜病毒。”(参与记者:刘芳、肖亚卓)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宙超
通讯:他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后人追忆援华抗日法国医生贝熙叶-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517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