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温州市实验中学的“班主任节”上,同学们把与丁琪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画成漫画,并做成“通关卡”让丁老师解锁。受访者供图
清晨7点左右到校,凌晨一二点回家,一天完成N项琐碎任务,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采访聆听四位一线教师的经历,向“抗疫中的班主任”致敬。
无论身处三尺讲台还是下沉到基层社区,在电话那头或是屏幕彼端,他们都努力成为孩子们的“守护者”。“真正的好老师往往能以爱与智慧走入学生内心,所幸我遇到了。”一位孩子在写给班主任的教师节贺卡中这样写道。
“幼儿园是一个家,迷路不用怕”
“从来没想过,今年春天会这么晚才遇见我的‘宝贝们’。”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梅林中心幼儿园教师周佳蓉说。2020年5月11日,浙江疫情稳定的部分区县幼儿园开学复课。那天上午,周佳蓉戴着口罩,特地穿了一件孩子们熟悉的衣服,早早地站在了校门口。
她发现,第一天复园有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进了学校,但有的孩子带着怯怯的眼神三步一回头,身后的家长眼中也满是焦虑。“幼儿年龄小,要让宝宝们安心,必须先让家长们安心。如何帮助家长消除负面情绪呢?”周佳蓉在思考着。
直到有一天,一个“背影”感动了她。
“那是一个小班的小朋友,他背着五颜六色的双肩包,脊背挺得笔直走进幼儿园,幼小而独立的身影忽然启发了我该怎么给大家信心。”周佳蓉说,她决定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孩子们每天的入园时刻。
在周佳蓉的镜头中,一个个瘦小的背影,一个个坚定的脚步走进教室、穿过走廊,“这是一条求学之路,更是一条漫漫人生路。”片子末尾,周佳蓉和家长们分享了自己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感悟。而这种真实的记录,感动了家长们。
“看到孩子们的背影就想流泪”“看了周老师的片子才明白,孩子的成长之路,终将需要我们放手”……这是家长们在班群里写下的留言。自此之后,校门口多了不少鼓励孩子独立进园的家长,担忧焦虑的眼神也比之前少了许多。
2020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后,幼儿园依然实行严格的防疫门禁制度。周佳蓉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份特殊的“教室地图”,试着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探索自己的学习场地。这份不寻常的“开学礼物”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不过也有一些“小故障”发生:有的孩子不认识地图图标,有的把地图拿倒了、拿错了,有的一时找不到老师和同伴……
“小朋友们,幼儿园是一个家,迷路了不用怕!”看到这些,周佳蓉在一旁大声说。
慢慢地,迟疑的孩子们又迈开了脚步,最终全部顺利探索完成。
“面对疫情,幼儿园班主任教师该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我想,这个时候更重要的就是回归教育本源:学习怎样生活,学习如何成长。”周佳蓉说。
“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多,他们也会亲近你”
“老师,我是不是影响到班里其他同学了?”
“没事的,你放松了同学们也会放松下来,老师会一直陪着你。”
2020年4月,浙江中小学开学复课没多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204班班主任骆雨倩,就遇到了棘手事件。上午测温中发现,班里有个孩子嗓子疼还发了烧。学校立马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知学生家长,孩子所在班级整班隔离。
在等待父母到来的时候,时间仿佛变得特别漫长。在一个单独开辟的教室里,发烧的孩子戴着口罩,低头默默地看着标注拼音的故事书。从一些动作细节里,骆雨倩感觉到了孩子的紧张、害怕和愧疚。于是她走到了孩子身旁,和她肩并肩坐在一起,默默地陪伴与守护。
“很快,孩子排除了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48小时后,就退烧回到了学校。”骆雨倩说,“如果说这个教师节有什么特别的心愿,我就是希望带班的孩子们,身体可以更健康。”
作为“90后”的年轻班主任,骆雨倩喜欢和孩子们“泡”在一起,“我始终相信,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多,他们也会亲近你。”突如其来的疫情曾一度阻断她与孩子们相见,除了做好线上日常的家校沟通外,她还主动报名去社区当一名志愿者。
“每天在社区巡查,定时定点慰问隔离户,收取快递,帮忙运送物资——以前不知道社区工作那么辛苦,这次真的感受到了。”骆雨倩说,社区工作人员守护着千家万户,班主任守护每个孩子。尽管“守护”对象不同,却同样都需要非常大的责任心、耐心和沟通协调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时刻不忘人文关怀。
如何让班主任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这是抗疫经历带给她的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打好了基础才能走得更远。作为班主任,要更多地从细节处抓好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骆雨倩说。
希望孩子们每天感觉到一点“小美好”,多发现一点“小确幸”
7点到校,检查卫生,早读管理;上午:测温、上课;中午:陪餐、测温、答疑、批改作业;下午:上课、测温、课后整理、监督锻炼、备课组会议;5点半开始放学,督促值日、社团排练;晚上:备课、打卡、家长群提示……
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班主任丁琪的记事本上,一天要做的事情满满当当。“我除了是初三年级班主任,还是一名语文老师,经常看到半夜12点以后的校园。因为白天事情多,只好利用晚上跟教研组的同事一起讨论。”
当了12年班主任,她总是提醒学生们不要熬夜,自己却很少在半夜12点前入睡。“用我老公的话说,晚上我要么电话要么微信,和学生家长沟通说的话,远远超过了跟他和自己孩子说的话。”
更令家人想不通的是,丁琪每天要完成的“规定动作”已经那么多,她还会去搞些“自选动作”,想尽各种方法,只为让孩子们心中因疫情带来的“阴霾”早日吹散。
“疫情期间长时间宅在家里,孩子们心里是有不安的。我们就通过网络‘宅播报’这样的形式,每期选择不同主题,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学会的新技能,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们从未离开,引导他们培养应对挫折的能量和精神。”
丁琪所带的班里有个孩子,父母都是医护人员。2020年初温州疫情最吃紧的三个月里,父母都冲在最前线,这个孩子便总是一个人在家,吃饭靠叫外卖。
“5月份返校的时候,她心理测评中有些指数不太好。她跟我说,总是感觉情绪低落,晚上也睡不好。我就一直跟她聊,请她的同学朋友也帮忙多跟她交流。我跟她讲,新学期老师给你个小任务,以前你笑起来特别好看,所以现在希望你每天到学校来也都能笑一笑。她听完后,就朝我笑了一笑。”
丁琪说,不能给这些孩子定太高要求,也不能一定要怎样,这些都可能成为新压力。“我只是帮助他们从力所能及的改变开始,每天感觉到一点‘小美好’,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
“他们的担心、困难在哪里,我的工作就做到哪里”
2020年,是朱黎俊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任教的第10个年头。他说,这一届高三毕业班是让他最“不省心”的。
“原定的开学计划因为疫情原因一延再延,对于高三师生而言,‘史上最长’的寒假可能也是‘史上最难’的寒假。”朱黎俊说,为了不耽误高考复习进度,学校想了不少办法帮助学生提高在家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作为高三(2)班的班主任,我要随时和同学们保持联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的担心、困难在哪里,我的工作就做到哪里。”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和理解,没有人有理由“掉队”——朱黎俊给自己设立了这样的目标。疫情期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跟学生们打电话交流。班里42名学生,每人一聊起码20多分钟,每打一轮就是十几个小时。朱黎俊笑言,交流带来的最明显变化有两条——学生的疑惑直线下降,他的“电话费”大幅上涨。
由于春季线下开学时间较晚,部分学生在正式返校后似乎在心态上还没有很快适应。“朱老师,我还是想回家学习”“朱老师,我想再玩玩游戏”……面对这些在过去毕业班中不太常见的“任性”诉求,朱黎俊有两个“法宝”:一是正面回应,不轻易否决学生要求;二是建立互信制度,老师给学生承诺放松时间,学生也得给老师承诺“到点归队”。
“今天可以在家学习一天,下次试着来学校半天,行不行?再下次,允许学生在家睡个懒觉,直到让不适应的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回归备考的正常节奏。”朱黎俊说,在今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朱黎俊的付出没有白费。在今年的高考中,镇海中学高三(2)班42名学生中有21人考上了清华、北大,所有学生的成绩均高于浙江大学在本省的投档分数线。
“不平凡的高考季,锻造了不一般的逐梦人。”朱黎俊说。
朱黎俊的“孩子们”在毕业之前,自发制作了一组明信片。在版式设计中,特意把朱黎俊平时的签名抠了下来,和镇海中学校徽紧紧依靠在一起。(记者俞菀、顾小立)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