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董峻)记者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界在农作物突变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培育等核技术农业应用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刘录祥当天介绍了部分成果。
在小麦育种方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将空间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选育出广适、高产、稳产的小麦新品种“鲁原502”,解决了重穗型品种易倒伏的生产难题,累计推广应用7700万亩,是目前全国第二大小麦推广品种,201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将辐射诱变与常规育种融为一体,选育出“扬辐麦3号”等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3000万亩。
在水稻育种方面,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将辐射诱变与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相结合,创制出恢复力强、配合力高、抗病性好的水稻新种质,培育出“Ⅱ优D069”等高产抗病亚种间杂交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1400多万亩。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核农学与航天育种研究所培育出镉低积累两系杂交晚稻新品种“C两优266”,累计推广470多万亩。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