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6月24日电 题:赶水镇“赶水”记
新华社记者周文冲
水来了,急!
蒋成群举着大喇叭吼着,挨家挨户赶人。“赶紧走,别拿了,人在,啥都有。”这个个子不高的“80后”女孩,已经喊哑了嗓子。
农贸市场进水了。四百米长的市场,她来回喊了三趟,水就漫过了膝盖。
又到了赶水镇要和洪水“斗智斗勇”的时候了。由于三条河流在此交汇,每年夏季汛期,这个位于重庆南部綦江区的小镇,就要为自己的水系发达而苦恼。
从今年6月中上旬下暴雨开始,赶水镇二居的社区主任蒋成群就和同事们一起抓紧做防汛准备。社区内的农贸市场人员最为集中,是防范洪水的重点。
她首先想到的是农贸市场内的排水口,不能堵。窨井盖被逐一打开检查、清理疏通,又新挖了14个排水口。市场内开展大扫除,过去常年积下的垃圾杂物、淤泥被铲起来,一共拉走了近20吨。
排水的问题解决了,蒋成群又把社区干部、居民组长、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近20人混编成三组,入户走访宣传。他们叮嘱居民,雨大时不要在农贸市场里过夜;“钱袋子”一定要带在身上,涨水时慌乱,难免丢三落四。
22日上午9点,洪水真的来了。农贸市场门外的綦江,卷着上游冲下来的树枝、水泥管道,像一条愤怒的黄龙。
洪水迅速突破河堤,翻上公路。
农贸市场内,开服装店的欧琼波为了抱一个小男孩撤离到二楼,没时间抢运自家的服装;鲜面馆的店主杨青友,在农贸市场入口处帮忙把雨水引到江里,但他自家的50袋面粉、2000多斤面条,以及价值近2万元的面条机,都没来得及抢出来。
洪水来得太急,市场里的人已全部撤离,大件家电、货物等却来不及转移。蒋成群转到农贸市场后边的社区活动室,紧张地观察窗下农贸市场内的水位。透过市场顶棚中间的空隙,她看到一幅从未见过的景象:蔬菜、衣服、锅碗、桌椅,一堆一堆的,漂在水面上。
水位持续抬升,逼近市场顶棚,深度近3米。这样的洪水,排水口已经不管用了,根本没有地方排水了。
赶水场镇一片汪洋。这是綦江流域的五岔水文站建站80年以来监测到的最大洪水。不少当地人说,这次洪水比1998年和2016年的更大、更猛。
公路边拉起的警戒线外,传来市场里商铺店主的哭声。市场内300多家商铺和摊位,来不及搬出的货物几乎“全军覆没”。蒋成群也哭了,不少群众的全部家当都在水里。
下午4点半,洪水终于退去。
泥浆色的萝卜、泥浆色的面条、泥浆色的冰箱,泥浆把洪水过后的一切物品裹上了颜色。
蒋成群准备组织志愿者,帮助商铺店主清淤泥。她说,淤泥越早越好处理。
她的手机中午就没电了。没有通知,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自发在社区活动室门前集合,来了50多个人。大家用铲子、水桶把泥浆从店铺内扫出来,再铲到手推车里推走。这是真正的“赶水”。
55岁的党员沈安平也来当志愿者了。“党员要有带头作用。”他说。他推了一晚上的手推车。蒋成群知道他腰受过伤,想让他别太累,第二天坚决改让他在农贸市场出入口守卡。23日早上,78岁的老党员夏志也来守卡了。
洪水过后,“赶水”还在继续。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