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我的灯火生活|对未来的畅想,或许从一次夜游开始……
2020-06-18 14:58:2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上海6月18日电(记者贾远琨)“走访了很多夜市之后,我想一定不能‘千市一面’,于是我们把智慧湾夜生活节的重心放在了‘夜间科普’上。”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馆长朱丽说,“园区夜间开放、机器人现场互动、面向大众的科学讲堂,我们让夜生活充满科创之光。”

  一谈到夜市,就想到小吃;一提起夜购,就想到小工艺品,这样的夜经济少了一些想象力。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所在的上海市宝山区智慧湾产业园区,是科创、文创企业集聚地,上海夜生活节启动之后,园区产生的超强磁场吸引了众多粉丝前来“打卡”。

  上海夜生活节期间,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周末延时开放到夜间,不少家庭“组团”来参观,探究一下神奇的粉末是如何被打印成汽车、服装、家具的。功能不一的打印机展示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五彩斑斓的粉末刷新了人们对新材料的认知;小到牙齿大到桥梁,“智造”的世界令人惊叹。

  “博物馆不仅供人参观,还是交流的平台。我们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增加了分享会环节,邀请3D打印技术的研究者和应用者做专题分享,比如讲一讲‘汽车是如何被打印出来的’,还有一些更加基础的3D打印技术讲堂,面向小学生,非常受欢迎。”朱丽说。

  一位琉璃工艺品制造商参加智慧湾夜生活节时惊奇地发现,很多游客会来询问“这些琉璃制品可以3D打印吗”,他好奇为什么这里的游客对3D打印技术如此感兴趣。走进博物馆后,他找到了答案。博物馆里游客络绎不绝,一些游客还利用3D打印原理动手做起工艺品。3D打印技术正在从嫁接到越来越多的制造环节,逐渐向革新设计、生产模式转变。

  科创元素从博物馆延伸到园区内,有一点怀旧意味的露天电影院精心挑选了科幻、科技类电影播放,其中不少魔幻剧情或许已经变成现实。

  正如游客身边的一位新朋友“泰坦”机器人,走到哪里都是被围观的对象。“他”身高2.4米,体重190公斤,外形硬朗、个性风趣,会随机挑选游客来一番突如其来的调侃,像是走进人类社区的“新居民”。

  创造力或许来源于想象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智慧湾园区原本是集装箱堆场,随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物流行业迁移,这里被改造成了科创、文创园区。办公场地保留了集装箱元素,一些企业的办公室就是一间改造后的集装箱,富有后工业时代的时尚感。过去的物流码头已经成为城市音乐节的举办地,航道依然宽敞,但它不是物流通道,而是城市“秀带”。

  意想不到的故事仍在继续。“夜经济给百姓带来一些小确幸、小惊喜,对于企业来说,则是在探索未来的发展业态,形成与市场的持久黏性。”朱丽说,“不少企业的确在这里找到了机会。”

  园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依托线上销售,尽管互联网平台带来了便利,但赢得口碑离不开线下的体验和互动。“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通过线下互动形成用户黏性,还能够帮助我们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园区内的一位滑板定制企业主说,“一些顾客就是在体验中了解滑板运动,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供给我们,制作独一无二的专属滑板。有的还报名参加了我们的俱乐部活动,这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

  科技走进生活更有魅力,科普深入大众益在长远。也许对未来的很多畅想,就是从一次夜游开始的。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消费季 繁荣“夜经济”
北京消费季 繁荣“夜经济”
芒种时节麦收忙
芒种时节麦收忙
探秘徽墨传统制作工艺
探秘徽墨传统制作工艺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四川荥经:修复茶马古道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13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