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僜人手抓饭里的脱贫印记
2020-05-07 11:04:43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拉萨5月7日电  题:僜人手抓饭里的脱贫印记

  新华社记者陈尚才

  “中午吃顿僜人手抓饭吧,香得很!”察隅县沙玛村的干部推荐说。有什么民族特色吗?僜人手抓饭好吃吗?记者顿时好奇起来。

  在沙玛村采访完,已是午后时分,记者决定前往附近的僜人新村就餐。汽车一路盘旋绕行,绿油油的稻田掩映着一座座新居,黄墙、青瓦、茅草屋顶,极富民族特色。

  大家饥肠辘辘走进“僜家乐”,主人红伟迎上来问:“饿坏了吧?吃点什么?”

  “就吃手抓饭吧,我们专程来的。”

  僜人新村位于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是名副其实的“西藏江南”,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这里气候温润宜人。桑曲河流水潺潺,崇山峻岭苍翠如黛,一派亚热带原始森林景象。这里也是人口较少族群僜人的聚居地,他们分布在上察隅镇、下察隅镇的新村、夏尼村、自更村等9个村。

(图文互动)(2)僜人手抓饭里的脱贫印记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僜人新村风貌(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豁 摄

  红伟和她的助手谢珍央在院里忙进忙出。煮米饭、杀鸡、捣辣椒……记者看着他们做饭的每个步骤,才知道原料都产自深山密林。散养的土鸡、地里的谷米和辣椒,再配上山里的香草、香料,就做成了风味独特的僜人手抓饭。

  不到一个小时,红伟给每个人端上一份热气腾腾的手抓饭:芭蕉叶裹米饭、鸡块“坨坨肉”、辣椒拌折耳根、辣椒汁和鲜野菜。大家端起米饭,撕了鸡肉,蘸着辣椒吃起来。

(图文互动)(1)僜人手抓饭里的脱贫印记

僜人手抓饭(4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豁 摄

  “请尝一碗我们自酿的米酒,保证你会喜欢。”谢珍央给每人倒了一杯。初尝甘甜,再品酸甜,米酒的滋味使人难忘。

  居住在藏东南原始森林中的僜人,一直富有传奇色彩。以前,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长期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敬神驱鬼的原始部落生活;房屋以树枝、干草、兽皮等搭建;生产工具主要是木棍、刀、箭等;食物以野生动物、野果野菜为主。

  20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将僜人从深山老林里迁居到河谷台地,他们不再以狩猎为生,有了房屋和田地,学种水稻、玉米、鸡爪谷等,接受现代教育,逐步过上了现代生活。

  “手抓饭是我们每逢节庆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的传统美食。”红伟介绍说,以前做手抓饭的方式比较原始,例如杀鸡、蒸谷米、配佐料、捏团等一般由男子来主厨,女人帮厨;现在的手抓饭更讲究,也更好吃,土鸡是散养的,谷米是反复筛选出的好米,佐料除了香草、香料外,还有鸡精、食盐等。女人也开始当主厨,饭做得也更精致。

  2016年年底,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察隅县工作组的援助下,扶贫项目“僜家乐”建成营业。截至2018年年底,“僜家乐”实现纯盈利近50万元,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6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2019年年底,红伟、谢珍央等4户成为第二批承包“僜家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决定在手抓饭的基础上,增加烤鱼等新菜品,将这碗“致富饭”做得越来越有名气。

  据当地干部介绍,到2018年年底,僜人人均现金年收入达11499元,告别了绝对贫困。2019年是僜人脱贫后的巩固提升年,僜人各村通过猕猴桃种植、僜乡猪规模养殖、林下资源采集等特色产业持续增收,人均现金年收入已达2万多元,生活越来越好。

+1
【纠错】 责任编辑: 詹婧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垃圾分类在社区
北京:垃圾分类在社区
三峡水库持续腾库防汛
三峡水库持续腾库防汛
乐享“五一”假期
乐享“五一”假期
伦敦亮灯致敬医护人员
伦敦亮灯致敬医护人员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5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