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2020-03-20 23:29:0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文互动)(1)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在曾雨芬的家中上课。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新华社南昌3月20日电 题: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新华社记者黄浩然

  黄老师不老,53岁的他已经在乡村小学任教35年了。

  村里人都知道,黄老师家大门经常紧闭,周一清晨去学校,周五放学后回家。就这么跑,他2018年9月买的摩托车,里程表已显示1.5万多公里。

(图文互动)(2)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左)和学生曾雨芬下课后在家中玩自制“保龄球”。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黄老师大名叫黄申根,个头不高,面容黢黑,头发花白,骑摩托车时常穿的那件黑色棉袄上,总有掸不掉的灰尘,还有被树枝刮破的洞。

  黄申根目前是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沙泥坪小学唯一的老师,学校也仅有一名学生——正在读一年级小姑娘的曾雨芬。因为家庭缘故,7岁的曾雨芬平日里由奶奶独自一人照顾。

(图文互动)(3)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8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在家中备课。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学迟迟未能开学。原本不用再去学校了,可是近一个月里,黄申根的摩托车竟多跑出了600多公里。

  原来学生曾雨芬的住所在一处山坳里,网络信号较弱。2月底,黄申根送课本上门时,为曾雨芬在电脑上调试线上教学课程,发现信号断断续续,难以保持正常学习。

(图文互动)(4)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将需要的教具绑在摩托车上准备出发。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反反复复试了几遍,效果还是不好。”黄申根说,临走时,曾雨芬攥着他的衣角问他上不了课怎么办,他说不出的揪心。

  让曾雨芬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戴着口罩的老师又来了。这次,老师的摩托车上绑着黑板、尺子,后备箱里还放着粉笔盒。为了让曾雨芬能够正常上课,黄申根把能带上的教具都带上,将课堂搬进学生家里。

(图文互动)(5)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在曾雨芬家中设置下课的闹钟。由于不能在学校上课,闹钟发挥着下课铃的功能。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从那天后,黄申根每天清早从家里出发,骑摩托车行驶15公里山路去学生家。知道老师每天会来,曾雨芬吃完早饭后,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下,一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就朝着老师蹦蹦跳跳地跑去。

  黄申根摩托车的后备箱也成了“百宝箱”,除了上课所需的基本用品,他还会带上两个自家煮的鸡蛋,买的零食和玩具,以及防疫所需的口罩等防护用品。

(图文互动)(6)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骑车行驶在前往学生家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为了增添课堂的仪式感,黄申根特意买了一个有蝴蝶结的小闹钟。穿上绳子,挂在胸前,到学生家,按课堂时间,设置下课闹钟,摆放在桌上。

  “不能在学校上课,就用闹钟发挥下课铃的功能。”黄申根说,尽管课堂上只有一名老师、一名学生,也要有仪式感,除了语文、数学,也还得给孩子上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下课后,在曾雨芬家门前空地上,黄申根带着曾雨芬玩自制“保龄球”——10个矿泉水瓶和1个垒球,师生俩不亦乐乎,欢声笑语在山谷里传出回音。

(图文互动)(7)摩托车上的小课堂

  3月19日,在江西省宜春市洪塘镇,黄申根(右)带着曾雨芬在田间绘画。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黄申根的教学用具,在摩托车上已经装不下了,他就右边斜挎网袋,左边挂上画板,背上还背着许多做游戏的自制玩具。

  “村里人还以为我新开了个杂货铺。”黄申根笑着说。他还把美术课搬到了田间油菜花地里,架起画板、拿着画笔和学生曾雨芬一起画出春日里五颜六色的山村。

  “我最喜欢上黄老师的美术课。”曾雨芬说。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平时黄申根独自一人住在乡下,儿子希望他能早日搬去城里,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黄申根放心不下目前唯一的学生。

  “骑着摩托车走山路,有时候觉得一个人也挺孤单的,但当乡村老师的还是要把学生教好,让他们有一天能走出这大山,过上自己的好日子。”黄申根说。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海知
摩托车上的小课堂-新华网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6009112574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