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大山深处“画家村”
2019-09-23 16:03:31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贵阳9月23日电(记者李惊亚)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金花村里石沟组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走进村庄,茶园栈道、村民房屋外墙、公路两旁是农民们的“天然”画板,快乐的劳作、喜庆的节日,是农民们创作的灵感源泉。这里有着“画家村”的美誉。

  68岁的李渝是上海人,1969年来到湄潭插队。上世纪80年代,李渝在湄潭县文化馆负责群众美术工作,利用农闲时间,他在文化馆举办了多期农民画培训班,学员由各乡文化站推荐。

  “学员们自带铺盖、粮食,吃睡都在文化馆的画室里,创作学习热情之高让人感动。”李渝回忆说,“农民学员基本技法欠缺,但创作构思朴实、色彩大胆。”

  他借鉴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制作方法,经过改良摸索出用水粉作画,用胶代替蜡遮掩,用油画色替代蜡染的蓝靛来统一底色,制作出酷似蜡染肌理,又很随性的效果。学员们还从年画、剪纸、刺绣、傩戏脸谱、鞋垫等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湄潭农民画在全国独树一帜。

  但在之后的20多年里,湄潭农民画一度衰落。直到2015年,湄潭县在金花村成功打造“七彩部落”景点后,萌生了在“七彩部落”邻近的里石沟组打造农民“画家村”的想法。

  31岁的黎彩芬曾学习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和丈夫在外经商多年。随着家乡新农村发展,他们决定回到金花村搞乡村旅游。湄潭县文联找到黎彩芬,希望她拾起老本行,带着乡亲们创作农民画。

  在里石沟组,她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农民有着和她一样的兴趣爱好:画画。2016年的一天,她和村里的农民画爱好者在院坝里晾晒画作,一位来自台湾的摄影师看中了其中一幅,当即花300元买下。这极大鼓舞了黎彩芬和村民们。

  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方画室和小小的画板,成为他们放飞自我的一片天地。

  “上初中的时候,我同桌的作业本上都是她画的画。”48岁的里石沟组农民安志琴说,“我们想怎么画怎么画,奇形怪状也不怕。”

  年轻时,安志琴就热爱绘画。早上采茶,中午画画。没有画纸,她买来颜料兑水后,画在农民房屋的外墙上。“打菜籽、放牛、推磨、插秧苗,想到什么画什么,房子的主人还给我煮饭吃。”安志琴说。

  因为家庭贫困,安志琴到广东打工十多年,返乡后,花在土地上的时间多,画画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近年来,湄潭县流转农村土地规模化种植茶叶,发展农旅一体化,安志琴靠画画和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年收入三四万元,生活很安稳。

  黎彩芬开起公司,包括安志琴在内的农民创作团队有十几人,年龄20岁到60岁不等,他们已为仁怀、桐梓、务川等县市的多个景区和酒店作画。在里石沟组的“特色商品展馆”里,展示着当地农民的画作,吸引来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农民画已成为湄潭县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2018年,里石沟组所在的金花村,游客接待量达到121万人次。同年,湄潭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

  “把湄潭农民画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湄潭县文联副主席王允洪告诉记者,湄潭计划将传统文化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与旅游、精准扶贫和古村保护与复兴的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1
【纠错】 责任编辑: 尹世杰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所罗门群岛风光
所罗门群岛风光
南宁:华美夜色扮靓东博会
南宁:华美夜色扮靓东博会
国际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纪念
国际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纪念
浙江湖州:秋风起 采菱忙
浙江湖州:秋风起 采菱忙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666112502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