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在刀尖上跳舞”——神经外科医生季晶一日
2019-08-30 09:15:1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南京8月30日电 题:“在刀尖上跳舞”——神经外科医生季晶一日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视神经、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在狭小的头颅空间内,季晶小心翼翼地用刀将复杂的神经、血管一一分离,经过两个半小时,成功切除患者的颅底脑膜瘤,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病房。

  季晶随后接着做第二台垂体瘤切除手术、第三台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28日,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他才从手术室出来,浑身已经湿透。

  神经外科医生,这是一群被称为“在刀尖上跳舞”的人。

  “大脑是人的中枢机构,血管遍布整个脑组织,一旦出现差池,人可能就醒不过来,或者出现手、脚功能丧失等损伤。”季晶以第一台病人举例说,视神经断了,眼睛就看不见了;大脑前动脉断了,脑袋前三分之一的功能就丧失了;颈内动脉断了,就会大出血,人可能当场就没了。

  季晶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于2012年11月回国,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神经外科收治的主要是患有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重型颅脑外伤等疾病的患者。

  “神经外科手术要非常精细,每一根神经、血管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童孜蓉对此也深有感受,她举例说,一旦血管破裂,腹腔出血五六十毫升问题可能不大,但如果在脑内,可能就是致命的。

  不仅承担着“千万不能出错”的压力,手术对医生的体力和意志也是很大的考验。季晶说,他一年要做300台左右的手术,最长的一次手术是从早晨8点半一直到夜里11点半,“眼睛一直盯着,快瞎了。”

  童孜蓉说,一台手术平均在4个小时左右,医生手术时,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耗神,手术结束,整个人放松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非常疲乏。

  为了手术顺利进行,事前医生要做大量工作,对病人进行评估。早晨6点40分,季晶就从家里出发,7点赶到单位,随即进行查房,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了解,与手术病人家属谈话。

  记者跟随采访发现,季晶问得非常细致,看CT片,问用药情况、体温状况等,叮嘱注意事项。“术前多做功课,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季晶说,“对每一个病人都要用百分百的精力,因为对每一个病人而言,他的那台手术对他和他的家庭就是百分百的希望。”

  手术完毕也不是大功告成,手术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有些脑外科病人,往往前一两天很好,第三天开始症状加重,一般要一周后才平稳。”季晶在病人出院后还会留下手机号,万一病人有发烧、头疼等症状,随时给他打电话。

  下午4点24分,季晶又开始晚查房。在查房中,他问询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还不时宽慰患者家属。一位患者家属满脸愁容。季晶安慰她说,医生一定会尽力做好,请她放心。

  季晶的日程表总是安排满满的,基本全年无休,周六周日也要到医院看病人。“神经外科病人和其他病人不同,需要当面观察、和患者交流才知道病情的变化。”

  尽管劳累,但病人的康复让季晶感到很宽慰。2017年7月,安徽马鞍山一位病人已经瞳孔放大,濒临死亡。季晶通过手术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他爱人当时说了一句话,不想女儿没有父亲,现在他的女儿已经读大学了。”

  季晶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孩子4岁。他坦言,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工作了一天,身累心累,回家就什么都不想动了。”一向沉稳的季晶忽然打开手机视频给记者看,“前两天,孩子主持得奖了,一个晚上都很兴奋。”看着手机里的孩子,他呵呵地笑了起来。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中国天眼”的昼与夜
“中国天眼”的昼与夜
第14届莫斯科航展开幕
第14届莫斯科航展开幕
秦俑!秦俑!
秦俑!秦俑!
探访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
探访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494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