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用和平的方式传递记忆——讲解员背后的故事
2019-08-22 10:11:3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常常可见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衣着紫色马甲、身背麦克风,佩戴“志愿者”工牌。他们的解说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聆听。图为赵建萍在为参观者讲解。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俞舒玥 鲍其琛/摄)

    他们坚守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每一个点位,讲解展点背后的故事。他们用声音触摸过去,缅怀逝去的死难同胞;他们用行动,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他们就是“紫金草学雷锋志愿讲解队”!图为陈军在为参观者讲解。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俞舒玥 鲍其琛/摄)

    他们最大的年龄七十五岁,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他们有人民教师、退休干部、企业高管、作家,诗人......都是各行各业的志愿人士。而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紫金草学雷锋志愿讲解员”。图为赵钟秀在为参观者讲解。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俞舒玥 鲍其琛/摄)

    翁国玲是志愿讲解队的一员,她的母亲是南京大屠杀已故亲历者,因此她执意要参加志愿讲解队,为和平发声、捍卫和平、传递和平!翁国玲说:“我一个点常常要讲三十几遍,两个半小时讲下来口干舌燥是常事。”图为翁国玲在志愿者之家休息。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周华扬/摄)

    志愿讲解员们,他们家住的近的,一周会志愿讲解多次,家住的远的,一周也至少志愿到馆里讲解一两次。家远的人,有时候早晨五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他们不拿薪资但也绝不迟到!图为志愿者讲解员在休息室交流工作。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俞舒玥 周华扬/摄)

    63岁的志愿者傅云生是一名退休中学校长,退休三年来,他积极参与了许多馆内志愿者工作,《1937烙印》的语音录制、文艺活动的演出、国际和平课堂的学习等等。他说:“我现讲解第15点位,是‘战后调查与审判’中的部分内容,下一步争取完成点位连讲15-17部分。”图为志愿者讲解员傅云生。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周华扬/摄)

    能者多劳,傅云生除了平时要做一些志愿文艺演出的表演外,还积极协调讲解队里的各项事务。在问及志愿讲解队的后续发展时,傅云生说道:“这是一段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担负着传承历史传播和平和传递爱心的使命。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人,进一步扩大讲解队伍,争取储备到一百人。”图为傅云生在为参观者讲解。新华网 (实习生 周华扬/文 俞舒玥 鲍其琛/摄)

    志愿讲解员们在岗位上用行动践行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一永恒主题。 受访者供图。新华网(实习生 周华扬/文)

+1
【纠错】 责任编辑: 彭亚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天空之眼瞰昆明
天空之眼瞰昆明
紧急迫降
紧急迫降
巴黎:夏夜蒙马特
巴黎:夏夜蒙马特
古村新韵
古村新韵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90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