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高校对口帮扶 提升苏区“造血”能力
2019-07-17 10:47:23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高校对口帮扶 提升苏区“造血”能力

  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嘉应学院7月有余,八大方面硕果累累

  去年底,我省9所高校作为“组团式”帮扶团队,分别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9所高校进行对口帮扶,其中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嘉应学院。图为嘉应学院。 记者 何森垚 摄

  “中大帮扶团队到我校实施精准对口帮扶,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办学思路,也带来了凝心聚气的工作作风和理念。提振了我们提高办学质量的信心,让我们有了靠山,有了发展的后劲!”嘉应学院党委书记吴琦如是说。

  去年底,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以着力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题,进一步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山大学等9所高校作为“组团式”帮扶团队,分别对嘉应学院等9所高校进行对口帮扶。

  对口帮扶不仅要注满一桶水,更要点燃一把火。去年12月6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亲自带队,迎送由6人组成的帮扶团队赴嘉应学院挂职到岗。7个月过去了,帮扶团队帮助嘉应学院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在依法治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提升、主动服务梅州经济等方面帮扶均有诸多成效。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吴志坚 摄影:吴志坚(除署名外)

  初心帮扶 

  理念作风焕然一新

  十年立志成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小东清晰地记得来到嘉应学院的那一天师生们的热情欢迎。“我本身是梅州人,虽然今年已65岁了,但当时听说对口帮扶嘉应学院的消息后,我主动报名,想要回家乡做点事,同时也是突破自己,换个新的环境,做些新的事情。”

  去年12月6日,由党委书记陈春声带队,送中山大学帮扶团队从广州赴位于粤北梅州的嘉应学院,开始为期三年的精准帮扶工作。

  帮扶团队由6人组成。中山大学政策法规处处长陈建存任帮扶工作队队长,挂任嘉应学院校长助理,分管发展规划、人事人才、离退休等工作;岭南学院郭小东教授,挂任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陈振兴教授,挂任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吴箐副教授,挂任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吴贺俊副教授,挂任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章涛副教授,挂任嘉应学院科研处副处长。

  挂职工作一开始,团队成员便迅速进入角色。2018年12月25日,帮扶团队赴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洽谈共建嘉应学院—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微软创新学院和大数据研究应用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事宜,并达成了初步共识;2019年1月,组织申请广东省覆铜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月14日,举办嘉应学院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培训会;1月15日,赴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考察学习,洽谈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新材料研发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事宜……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自古文人儒将很多。客家人对高等教育是有深厚情怀的,但目前而言,高等教育处于低迷时期,士气也比较低落。我们做帮扶,就是希望能把现代大学的发展理念和中大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带进来,把适合嘉应的办学体制机制留下来,为学校长远发展筑牢基础、提振信心。”帮扶队队长陈建存说,教育不仅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更在于使人行其所应行,帮扶工作就如同教育工作。

  怀揣着这样的一片教育初心和理念,帮扶团队一行制定了精准的帮扶计划。根据嘉应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梅州经济发展特点,帮扶团队在编制规划、依法治校、学科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嘉应学院进行全面指导和帮助。

  首要解决的是学校发展目标的问题。陈建存带领团队迅速而高质量地制定了《嘉应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19—2029年)》,目标是十年内将嘉应学院建设成为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并制定发展路线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八年上水平,十年再跃升。

  “规划以申硕工作为核心,按照发展目标进行任务分解,以‘5+3+1’的重点学科与重点项目作为战略布局,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吴琦说,学校内部会议进行讨论时,教职人员都十分认可,认为这份规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山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

  “良好的机构、岗位设置及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是最为基本的制度安排。中山大学帮扶团队立足长远,在协助做好嘉应学院的目标规划编制的同时,也着力于促进其依法治校、制度建设,及体制机制的改革,这将为嘉应学院未来的永续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陈建存如是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带来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帮扶团队也将雷厉风行、行之必果的工作作风带到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思林细心观察了帮扶团队进入后,学校教师工作态度的变化。“像挂职经管学院副院长的郭小东教授,时常是办公室里最早来最晚走的人。我们能感觉到明显变化,以前学校里的大小会议,很多老师会抱怨、发牢骚说工作不好做。而现在更多的是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吴琦说,帮扶团队像一股清风轻轻吹散曾经环绕学校的乌云。

  重点规划 

  突出建设三个学科群 全面提升科研水平

  嘉应学院有106年的办学历史。虽然已是百年高校,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影响嘉应学院发展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经过充分调研后,帮扶团队认为,除了未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外,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偏低也是关键性问题。

  “来了这里半年多,我们觉得在科研方面,嘉应学院目前底子还比较薄弱,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可提升的空间很大。如何结合嘉应学院实际,推动科研进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负责帮扶科研工作,挂职嘉应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的章涛说,此前,嘉应学院教学和人才培养、科研发展在全省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

  帮扶团队进入嘉应学院后的第二个月,便组织召开了嘉应学院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培训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副院长邓儒儒教授和林琳教授面向嘉应学院全校骨干教师做基金申请培训。今年5月,又再次组织全校骨干教师召开2019嘉应学院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动员会暨基金申请培训会。

  “主要是观念问题,嘉应学院的老师们还没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所以我们来到这边首先要做好科研的宣传工作,提高骨干教师的申请积极性,动员培训会是第一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请有经验的教授专家做申报书质量提升是第二步。”章涛说。

  此外,今年以来,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卓汉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才国伟等专家教授来到嘉应学院,分别就学科发展、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同时,嘉应学院也派了教职员工到中山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嘉应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益昌毕业后一直扎根嘉应学院,他也认为,嘉应学院要提升水平,必须在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通过两次培训,学校科研氛围提升了许多,原来积极性不高的老师,也都开始咨询相关内容。”李益昌介绍,为了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嘉应学院配套出台了科研奖励办法,不断提高奖励金额。

  非粤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在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中,嘉应学院将重点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体育学三个学科。根据嘉应学院学科建设特点及梅州地方发展特色,在新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立了三个学科群,即服务于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学科群建设,服务于“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学科群建设及服务于梅州市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的学科群建设。

  “我们将嘉应学院的优势学科进行梳理和提炼,提出了‘围绕三个学科群的建设五个发展极’的理念,来强化嘉应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推进学科建设的进步。”陈建存说。

  学科和科研建设需要人才。作为三四线城市,梅州极难引进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与培育也是帮扶的重点工作之一。

  “他们过来后,对我们的人才引进观念产生巨大的震动,我们对人才引进和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帮扶团队大力推动下,嘉应学院也首次制定了对在职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让在职的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嘉应学院人力资源处处长林勤青说。外引与内培并重,嘉应学院的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在逐步转向更加良性发展的轨道。

  服务地方 

  搭建科研转化平台 讲好“1元楼”故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地方性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此前,嘉应学院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吴琦说,嘉应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对梅州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低,与地方合作的机会较少。“中大来了以后,通过搭建平台,不断加深嘉应学院与本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郭小东挂职经管学院副院长后注意到嘉应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上缺位,于是组织召开了内部研讨会,对梅州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会上进行研讨,并形成相关报告呈交梅州市委、市政府。“此前经管学院从未开过类似的研讨会,当时我们召集了学院所有的老师参会,气氛比较活跃,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收集到许多可行的建议。呈交市委、市政府后,他们也建议说类似的研讨会要继续举办下去。”郭小东说。

  而在平台的构建上,中山大学充分发挥科研力量,以结合地方产业需求的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与切入点,带动嘉应学院相应团队建设等工作。

  去年12月25日,帮扶团队赴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洽谈共建嘉应学院—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设立嘉应学院·广梅园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事宜,并达成初步共识。广梅园以1元钱的价格拨划一栋楼给嘉应学院,作为研发基地。

  “1元楼的故事在学校内广为流传。这件事足以说明当地政府对学校的支持,以及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热切盼望。”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钟治初说,目前国内信息产业发展较好,且是绿色无污染的产业,适合梅州经济发展特点。“信息化产业对于梅州来说,是重大机遇。”

  帮扶团队接下来将推动中山大学的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与嘉应学院和广梅园合作设立超算梅州分中心,为梅州计算机、互联网等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强大计算平台保障。

  今年1月15日,帮扶团队再次来到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考察学习,洽谈中山大学·嘉应学院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合作事宜。

  “梅州市印制电路板行业已逐步形成铜冶炼—铜箔—覆铜板—电路板等上下游衔接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受限于薄弱的研发能力,相关企业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挂职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振兴介绍,该研究中心将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际前沿,重点攻关覆铜板、3D打印电子和长余辉发光材料,为梅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目前,该研究中心已经整合嘉应学院师资力量组成了若干研究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其中,与梅州大埔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合作开展合同金额200万元的陶瓷发光材料、不锈钢保温杯陶瓷涂层研究项目。

  此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实际,针对华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中山大学拟与嘉应学院联合共建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及足球产业学院、柚类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

  梅州是省内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县的地级市。为了更好地服务苏区,帮助苏区高质量发展,中山大学还计划整合嘉应学院中央苏区研究、客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资源,建设“嘉应学院干部培训中心”。将该中心建设成传承创新客家文化、梅州中央苏区文化,服务国家战略,面向全国,特别面向港台、东南亚各国客家乡亲的研究、学习(干部)培训基地。

  “未来的工作,将通过大科研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大的人才优势,大力推进柔性引进,让更多的中大人为嘉应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出谋划策、添砖加瓦。”陈建存说。

  ■记者观察

  把握高校对口帮扶机遇 助力梅州纵深发展

  去年11月底,在2018年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暨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工作推进会上,正式确立了广东9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一对一”结对帮扶9所粤东粤西粤北高校,结成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嘉应学院。

  12月初,帮扶团队正式入驻嘉应学院。在7个多月的帮扶过程中,为嘉应学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定下了嘉应学院的发展基调,并在科研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建设意见及具体的推进措施。同时,也在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及科研的专注精神上影响了嘉应学院的教师们。

  正如嘉应学院党委书记吴琦所说,中山大学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也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半年内,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两次率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领导亲临嘉应指导,给嘉应学院提供帮扶的不仅仅是前方的6人团队,背后更是整个中山大学各方面的优质资源。

  无保留,倾囊授。

  高校之间的对口帮扶是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举措,对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从中山大学对口帮扶嘉应学院的例子来看,除了帮助嘉应学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还协助嘉应学院建立科研转化平台。设立嘉应学院·广梅园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嘉应学院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嘉应学院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等,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引进梅州,帮助梅州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为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如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为梅州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将给梅州电子信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如何把握好高校对口帮扶的机遇,用好高校资源,是梅州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嘉应学院需要更积极主动对接中山大学的资源外,梅州市委、市政府也可借此机会,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的交流合作,鼓励本土企业与高校进行对接合作,协商引入高新技术,协同培育高层次人才。

+1
【纠错】 责任编辑: 成岚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孤岛”救援记
“孤岛”救援记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贫困群众受益“爱心超市”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西藏扎西坚白寺展佛
巴伦西亚:悠闲夏日
巴伦西亚:悠闲夏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51112476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