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2月14日电 题:东风吹得花万树——“三个第一”的广东实践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赵东辉、叶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这一重要论断,正化为南粤大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科技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显示,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蝉联全国第一。
40年前的那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已变成“东西南北中,创新到广东”,又一次传遍全国。
紧紧抓住第一要务
一个镇的经济体量,能有多大?
谁能想到,这个数是1000亿元。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成为广东第一个迈入“GDP千亿俱乐部”的镇。在不久前发布的“2018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上位居第二。
维尚,定制家具的佼佼者;华昌,铝型材出口大户;克莱照明,汽车灯泡制造的头部企业……
在这个30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上,诞生了众多类似的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狮山是广东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就是率先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也最早尝到甜头。正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改革开放的效果,使得广东的改革开放处在全国排头兵地位。”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李惠武说。
1989年,广东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至今保持了29年。
“广东谋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不断在高位上继续加码。”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末,广东经济体量约占全国比重的7%,2017年提高到约10.9%。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的发展故事。
走进广州市番禺区的广汽传祺4S店,近两年火起来的“传祺热”仍在持续,两款SUV成为“一车难求”的抢手货。广汽集团公布的产销快报显示,1-9月传祺乘用车累计销量39.4万辆,全年有望突破60万台大关。而这一自主品牌的诞生不过才8年。
发展的“含金量”不断刷新。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0多亿元增长到1.13万亿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29元增加到3.3万元,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从超过60%下降至30%;
3000万人稳定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不到1.5%……
“一直没变,又一直在变。没变的是始终谋发展的心,变的是发展的理念、模式,过去是‘外延式发展’,靠的是要素驱动;如今是‘内涵式发展’,靠的是创新驱动。”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
广聚天下第一资源
是什么成就了“珠江奇迹”?
答案从“孔雀东南飞”说起。改革开放后,深圳、珠海等地最早向劳务市场打开大门,“百万民工下广东”曾轰动全国。
1992年,一位25岁的年轻人从国有大企业东风汽车制造厂辞职,来到广东顺德的小镇北滘,任职一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
25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的掌舵者,他是方洪波。
和一般用营业收入描述企业发展壮大不同,方洪波这样讲述美的集团的成长之路:上世纪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球人。
“毫无疑问,人才是我们最核心的资源。”他说。如今,美的在全球设立了20个研发中心,11个位于海外,数万名科研人员为之贡献智慧。
“除了牛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牛人,我们别无所求。”这是华为的招聘宣言。研发人员8万人,接近华为员工总数的一半。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深圳的创新成就,背后的密码正在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注入动力。
国际创客来了。全球最大的硬件孵化器HAX,把总部从美国硅谷搬到深圳华强北。
顶尖科学家来了。“来广东吧,让深圳速度给你梦想加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带着全球领先的激光照明技术到深圳设立实验室。
明星创新企业来了。苹果、思科、高通等纷纷在广东设立研发、创新中心。
重金引才、提供便捷停居留服务,出台人才条例……近年来,深圳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职称、体制五大壁垒,大力筑巢引凤。
“只有软硬件环境好了、渠道通畅了,人才才能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
创新激发第一动力
在广州开发区一家企业展厅内,一个个打印出来的细胞、全脑、心脏、血管模型,栩栩如生,触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它们的跳动。
80后袁玉宇创立的迈普再生医学公司,是植入类医疗器械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10年来,从0到1,到产品打入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再到成为登上全球生物3D打印专利排行榜的唯一中国企业。
“创新不仅是我们的第一驱动力,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创新,我们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袁玉宇说。
立志做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周振,也是留学归来创业者。“前十年,我们就是没日没夜搞研发搞创新。”他指着公司内部的一面专利墙说。
由于过去的研发积累,2014年禾信抓住环保仪器市场的机遇,迅速打开市场,由4个人发展到现在近300人的团队,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为质谱仪器这个体量不大影响重大的关键领域的“新贵”。
这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有力注脚。
全省超过3.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成为广东创新驱动的生力军。
广东正加速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珠三角为支撑、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是什么支撑起近9万亿元经济体量?答案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65%,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2.5%和68%,“创新能量”不断释放。
广东省委政研室负责人说,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初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政策有力引领,企业活力四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三个第一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关键所在,把握住第一要务,用好第一资源,就能激发第一动力。”王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