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9月12日电 题:“用乡村语言反映时代巨变”——走进山西汾阳贾家庄马烽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刘翔霄
一桌,一椅,一床——在山西汾阳市贾家庄,中国“山药蛋派”作家马烽生前的创作环境被真实还原。
走进这处纪念馆,马烽当年居住的窑洞,两百多幅生前生活和工作照,手稿、著作与村民一起劳动时所用过的农具等百余件遗物均在展示之列。
“2013年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可以看出外界对马老及其创作地、创作过程和创作故事的关注。”工作人员李红娇说。
贾家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主任范玖深介绍,从1952年头次来贾家庄到2004年辞世,几十年间,马烽一直与贾家庄保持着紧密联系,“马老在贾家庄的故事我们用几天是讲不完的。”
马烽,山西孝义市人,幼年随母亲寄住邻县汾阳舅父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作品改编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在当时家喻户晓。《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反映新中国农村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献礼片之一。作品《咱们的退伍兵》获第六届金鸡奖、第九届百花奖等多项大奖。
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马烽“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汾阳是马烽幼年读书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马烽在这里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很多优秀作品就在这里创作完成。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马老所著的短篇小说里,都能找到贾家庄的影子。”范玖深说。
1952年,30出头的马烽得知贾家庄成立了一个农业合作社,便带铺盖卷来到了贾家庄。在这里,他亲身经历了贾家庄的合作化过程,亲眼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变化。
1956年,马烽挂职汾阳县(现汾阳市)委副书记,贾家庄成了他长期生活创作的基地。此后,马烽写出了十几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包括《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一系列小说和电影剧本。
92岁的贾家庄村民武士雄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退伍兵高占武的原型,他对把自己写进书的马烽记忆深刻,“白天他和我们吃一锅饭,干一样活,到了晚上,点上麻油灯和我们聊天。他把我们的话都记了下来,聊完我们都睡了,他接着写。”老人回忆,当时马烽带着旱烟袋锅,在场的人你抽完了我抽,完全是一家人的状态。
由于长年熬夜创作,马烽的生物钟被打乱,常要服安眠药才能入睡。纪念馆内,他生前所服用的药品也在展示之列。西房炕桌上是马烽写作时的用具,水杯套是马烽一针一针钩出来的。
“马烽纪念馆就建在他曾工作居住过的农家院落。”工作人员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烽和他的作家朋友们长期在这里工作、生活。这处院落已有上百年历史,曾做过合作社农会的办公场所、生产大队的仓库和活动室,“虽是老建筑,但保护得很好。”
有人曾问:几十年文学创作,有什么经验、诀窍?
马烽答:实实在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获取素材。
-
支教老师给乡村学校带来更多希望
教师节这天,今年前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所有支教老师已全部到位。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刘日新说,对我们县来说,对山里孩子来说,这是最高兴的事了。2018-09-11 16:52:05
-
在乡村振兴大潮下 80后姑娘当回农民带领乡亲致富
2017年8月,刘淑芬考上中山大学的EMBA班。她在向新同学做自我介绍前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我是做什么行业的?”2018-09-10 19:23:34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