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26日电 题:南国的“田野牧歌”
新华社记者刘伟、覃星星、农冠斌
走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谭村的山坡上,随处可见一人多高的牧草在风中摇曳。牧草并非南方常见的作物品种,但它却在这里扎下了根,并成为当地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一环。
穿过一片片牧草地,记者来到这个名为“田野牧歌”的肉牛产业示范区。在一座座现代化牛舍里,多个品种的牛悠闲自在,每头牛的耳朵都佩戴耳标,上有一串数字作为牛的编号。由于牛粪经过环保处理,整个牛舍没有难闻的臭味,反而散发出牧草的清新气息。
针对缺少优质种牛的情况,示范区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一起培育出了本地优良品种——“岭南牛”。依托肉牛种源优势,示范区把当地牧草、甘蔗尾叶等转为养牛饲料,同时经处理过的牛粪又可当作有机肥用于果园、牧草等种植,实现了“种养循环”。目前示范区年产秸秆饲料8万余吨、有机肥3万余吨。
谭村党支部书记谭启盛说,肉牛养殖改变了当地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稻草、甘蔗尾叶、花生藤、木薯秆等以前不是被丢弃就是焚烧处理,现在都有了用处,如甘蔗尾叶是180元/吨,玉米秆是350元/吨,废物变为宝。
据刘圩镇党委书记贺明球介绍,目前示范区已流转土地超过5000亩,建有标准化牛舍18栋,存栏种牛2900余头,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牛6000头。2017年,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被评为“国家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广西四野牧业公司是田野牧歌示范区的龙头企业。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伍关宗介绍,经过杂交的肉牛不仅品质好,产肉率也比本地传统的牛提高约17%,市场主要在珠三角的城市西餐厅。
“以前农闲时常有人聚在村里小卖部打牌赌博,现在不一样了,小卖部成了信息中心,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信息。”谭启盛说,家门口有了致富机会,许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有的当焊工、有的开挖掘机、有的跑运输,高峰期有100多人到示范区工作。如今,附近村民每年可获得劳务收入六七百万元,不少村民还购买了小汽车。
贺明球告诉记者,刘圩镇贫困户约占整个青秀区的半数。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肉牛产业示范区的肉牛养殖基地除谭村外,还覆盖了那度、那床等2个贫困村。贫困户不仅能享受土地流转租金、无偿认养肉牛分红等“福利”,还能到养殖基地务工挣工资。
有了示范区带动,去年当地一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那床村贫困户黄爱林说,她家每年能得到入股分红4000元,加上认养了3头牛,每年也有4000元的收入。平时在基地割草,每天也有80元收入,生活逐渐好起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肉牛产业示范区实现了群众受益、企业发展、增加就业等多赢。下一步,当地将打造肉牛产业完整产业链,发展农牧休闲旅游文化,同时注重从农民中培养善于标准化养殖的带头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
种博会:在田野里的博览会上“眼见为实”
中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日前在浙江新农都会展中心举行,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展示了19个浙江地方特色品种以及近年来浙江70多个各类瓜菜育种品种。2018-05-23 15:35:08
-
内蒙古呼伦贝尔:他们期盼在希望的田野上“点豆成金”
今年我们在阿荣旗流转了10万多亩土地,60%以上都要种植大豆。2018-05-15 19:15:29
-
把希望带到非洲的田野上——中国专家帮助坦桑尼亚农民提高玉米产量
短短三年,阿卜杜拉家的玉米产量翻了3.5倍,从村里的贫困户变为农业示范户,改变命运的除了自己的辛勤劳作以外,还有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先进耕种技术。2018-03-24 14:21:30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