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通讯:“上学能让我有更好的未来”——叙利亚难民儿童求学记
2017-11-18 19:38:17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1月13日,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一所黎巴嫩公立学校,一名叙利亚难民儿童听老师讲课。 新华社记者 李良勇 摄

  新华社贝鲁特11月18日电  通讯:“上学能让我有更好的未来”——叙利亚难民儿童求学记

  新华社记者李良勇

  “上学能让我有更好的未来。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医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望着记者,11岁的叙利亚难民女孩萨尔玛略带羞涩但理想满满地说。

  日前,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一所黎巴嫩公立学校里,萨尔玛和另外大约500名叙利亚难民儿童正在这里上课。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黎巴嫩教育部支持的“速成学习项目”,这些难民儿童得到了再教育的机会。

  萨尔玛一家6年前从叙利亚逃难到黎巴嫩,她还有5个兄弟,生活在难民营里的一家人仅靠父亲打建筑零工来维持生计。萨尔玛说,幸亏这一免费“速成学习项目”,她才能圆自己的校园梦,“学校和老师都很好,我们在这里能学到英语、数学、科学等正规课程”。

  “速成学习项目”专门针对叙难民儿童,主要是利用黎巴嫩学校资源对年龄介于7岁至17岁、失学超过两年的叙难民进行短期强化培训,争取让他们最终能转入黎巴嫩公立学校学习。通常,参与这一项目的黎方学校从周一至周五实行“两班制”教学,即上午为黎巴嫩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待下午放学后再安排叙难民儿童上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黎巴嫩代表塔尼娅·沙皮萨说:“孩子就应当在教室里学习。学校能让他们树立起人生目标、培养组织性和养成良好习惯,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生活的正常状态。只有教育才能结束代代贫穷的恶性循环、消除歧视和战胜极端主义。”

  11月13日,在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一所黎巴嫩公立学校,叙利亚难民儿童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李良勇 摄

  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在黎巴嫩登记的年龄介于3岁至18岁的叙利亚难民超过48万,其中3岁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约13万,6岁至14岁的小学适龄儿童超过27万,15岁至18岁的中学适龄青少年约8万人。

  2016至2017学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黎巴嫩教育部等支持下,大约20万3岁至14岁的叙难民已成功进入黎巴嫩公立学校学习。

  沙皮萨说,“速成学习项目”得到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的支持,“通过中国的慷慨捐助,我们今年不仅能向大约6.6万名在校的叙难民学生提供援助,而且也能通过‘速成学习项目’向2万名失学的叙难民儿童提供帮助”。

  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介绍,中国政府去年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了100万美元现汇援助,为在黎巴嫩的叙难民儿童提供学习用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尽量减轻战乱带给他们的影响。

  黎巴嫩教育部长马尔万·哈马德同样高度评价并感谢中国就叙难民危机对黎方的支持与帮助。他说,中国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的学习用品,无论对帮助叙难民儿童学习还是对他们精神鼓励都非常重要。

  不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黎巴嫩代表处成员赫丁·哈尔多松告诉新华社记者,尽管他们和黎教育部向叙难民儿童提供的是免费教育,甚至一些地方还提供免费校车,“但仍然无法吸引所有孩子来上学”,因为一些叙难民家庭要靠孩子打工补贴家用,因而不愿送孩子上学。

  “我们到黎巴嫩的最初几年,家里没钱让我上学,爸爸想让我在家照看弟弟们,”坐在明亮教室里的11岁叙难民儿童鲁巴说,“以前每天早晨,我只能看着校车从门前经过。幸运的是,现在好了,我能够上学了。”

+1
【纠错】 责任编辑: 潘子荻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三亚举行
世界小姐全球总决赛三亚举行
广州国际车展开幕
广州国际车展开幕
黄河上的“天鹅湖”
黄河上的“天鹅湖”
通讯:开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国造”列车
通讯:开往印度洋港口的“中国造”列车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6009112197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