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上海8月28日电(记者王琳琳、王辰阳)创新之路需要工匠。2017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也是“工匠精神”的展示舞台。钢铁、航天、地铁行业成绩卓著的能工巧匠与观众分享了新时代的创新“锦囊”。
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宝钢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说,工人不仅要靠体力,更要靠智慧。“我做了31年工人,仍然津津有味。在新时代,工人不再是‘大老粗’,而要多钻研技术。”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能手、上海城轨电动列车检修工、高级技师李鹃伟认为,专业工匠既要精深,又要广博。他的团队有20几人,每天深夜到次日凌晨,要为四五十辆轨道交通列车进行维护、检修。
李鹃伟说:“有故障的设备,我们先维修部件,再测试部件,然后把部件装回列车,最后测试列车,没有问题才能完工。”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特级技师王曙群为中国制造“太空之吻”作出贡献,装调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机构。
“我所在的是高风险行业,要取得成功,就得甘于寂寞。”王曙群说,他们曾经为了一项产品做了1000多次试验。“产品质量提升有一个缓慢的过程,调整好心态才能做好。”
三位“大国工匠”带出了不少徒弟。在交流“带徒经验”时,王曙群说:“我希望年轻人敢于试错,勇于承担责任,责任若是推给别人,自己就少了成长的机会。”
李鹃伟建议,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多琢磨”,持续学习才能创造未来。
王军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追求理想,勇于面对挫折。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全运记忆:历届全运会举办时间和地点回顾
2017-08-28 09:27:17
-
全运会奖牌榜取消,开幕式后你会更关注什么?
2017-08-28 08:17:45
-
这一群体买房将低于市场价20%?
2017-08-28 09:04:46
-
一日本经济学家疑惑: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2017-08-28 08:52:19
-
海底捞危机公关好?先别急着夸
2017-08-28 08:51:32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