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科学”号8月25日电(记者张旭东)正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开展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24日和25日在其东侧海岭上发现了大量生物,包括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绵场。这是科学家首次在西太平洋的寡营养深海底发现珊瑚林和海绵场。
南北纬20度以内的太平洋开放海域远离大陆,没有陆源营养盐补充,同时水体常年上热下冷,导致海水层化明显,上下水体基本不交换,底层的营养盐也上不来,因而被称为寡营养海域,一般难以支持丰富的海底生物群。
珊瑚林和海绵场常见于南北纬30度至两极,卡罗琳海山位于北纬10度的寡营养海域,此前从未发现过。
24日和25日,科考队员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对卡罗琳海山东侧的海岭展开精细调查,发现这里无论生物量还是生物多样性都非常丰富,有成片的珊瑚林和海绵场,其中一块石头上就附着了9个巨型柳珊瑚和4个巨型海绵,每个都高达1米,珊瑚和海绵上还附生着许多海蛇尾、海百合及铠甲虾等。
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奎栋说,当洋流遇到海山形成上升流将营养盐带上来,才能支持珊瑚林和海绵场生存。这个海岭的地质环境较稳定,底质是由大块的岩石组成,非常有利于深海底生物的附着,尤其适于石珊瑚、柳珊瑚和海绵等生活,而它们又为海蛇尾、海百合、铠甲虾等众多生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场所。
科考队员利用“发现”号在这个海山东侧海岭看到了很多大型生物,形成壮观的场景。其中一个4米宽、2米长的柳珊瑚,初步估计年龄逾千岁。这也反映出这个海岭的地质环境长期稳定。
“科学”号正在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的2017年卡罗琳海山航次。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这个海山是个平顶海山,其最高处距离海平面约28米,山顶部是一个椭圆形盆地。
相关新闻
-
科普:“科学”号上的深海“稀客”
这是“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卡罗琳海山北侧、水深1200米左右的地方采集到的“深海小飞象”(8月21日摄)。2017-08-23 08:20:20
-
“科学”号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开展水体与生态调查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继续在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开展科学考察。2017-08-21 08:47:58
-
特写:“科学”号上的“美国时间”
新华社照片,“科学”号,2017年8月17日 特写:“科学”号上的“美国时间” 8月16日,科考队员田梓杨(左)和朱明亮正在处理水样。2017-08-18 09:02:03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都有谁?这些企业去年收入19.3万亿元
2017-08-25 14:04:20
-
该不该?29岁博士暑期帮环卫工父母扫马路
2017-08-25 14:04:20
-
【热议录】这个暑假,最活跃的“教育”关键词
2017-08-25 14:04:20
-
当年美国用"301调查"掐死了日本,对中国有用吗?
2017-08-25 13:16:12
-
只有6省市盈余,中国的财政状况失衡了吗?
2017-08-25 13:16:12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