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张漫子)从冯康和数学艺术到陈春先和中关村的硅谷梦,从王选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到柳传志和联想,从王志东和新浪到吴甘沙和自动驾驶技术,从苏菂和车库咖啡到程维和滴滴打车……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非虚构文学《中关村笔记》中,老舍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宁肯沉潜到中关村的历史过往中,探察中关村源起及发展,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勾勒出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而崛起的中国硅谷——中关村的发展史略。
以创新者与创新故事为经纬
中关村,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程的历史见证地。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到八九十年代之际的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再到新世纪初年的科技园区,直至2009年启动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原本在城市地理意义上平淡无奇的中关村,经历纵深的发展、变化,担当起无可替代的创新发展功能,也负载起了日益丰厚的社会人文蕴含。
“该有人记录下来。”作家宁肯做了适时有力的应答。作为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得主、首届施耐庵文学奖得主的作家,宁肯坦言“中关村像山对于登山家一样,对我构成挑战,从而迸发出从更远处端详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想法”。
“文学的规律是在历史中发现人、表现人、阐释人。中关村的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经过充分的田野调查与深入思考,宁肯发现,从中关村里走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浮沉起落、进退荣辱,几乎充斥了中关村故事的全部情节;他们的处事之道、经营之术,几乎被描述和渲染成了中关村文化的全部精髓。
新闻结束的地方,是小说家开始的地方。作者赋予中关村故事进入一个文学的深度模式。“虽然我从国家和民族这一角度进行写作,但不是树碑立传,不是讴歌,最终写的是人性。”于是这一次,宁肯选择以小说家的目光,为中关村写史,为改革时代立传。
十九个段落,十九篇手记,令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时代创新者的形象扑面而来,中关村的变迁史也在这些人物故事背后渐次铺开。其中不仅探讨了中关村精神与价值,探讨了人的胸襟、理性、仁义、无畏等人性元素,还将丰厚的社会容量、生活容量、知识容量和精神容量注入其中。
“一次对太史公的致敬”
翻开《中关村笔记》,有两种文本贯穿始终:一是已经积淀在历史素材和历史叙述中的中关村人物和中关村故事;二是作者对这些历史材料的重新探访和梳理,以及据此对中关村的人物与故事所进行的新叙述和新阐释。
数学家冯康是前半本笔记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作者用了大气力、大篇幅,聚焦这位“两弹一星”的幕后英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评论家白烨评论说,作者就是要打开“历史的皱褶”,让这个因神秘而默默无闻的“天才英雄”从历史的褶皱中走出,为更多人所知晓、颂扬和敬仰。“在这个意义上,宁肯主写冯康的《中关村笔记》,可与新时期之初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提并论。”
前鲁迅文学院院长白描评论《中关村笔记》说“这更像一部《中关村本纪》。在《史记》里,本纪写谁?是帝王。本书中的人物都是中关村的‘王’,是各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宁肯把这些故事串联得非常好,通过这些人物记录了中关村以及中关村里的英雄们艰苦卓绝、光芒映日的奋斗历程。”
如同太史公对史记中人物选取的周密考量,作者对中关村人物坐标的选取也费了周章。如陈春先代表了开拓性,吴甘沙是未来型的,鲍捷是黑科技型的,程维代表了共享的未来……可以说,每一位都有创新者所独有的地方。
此外,就文体样式而言,19篇手记在《中关村笔记》里的功能也与《史记》里的“太史公曰”相仿——通过抒发作者个人的见解和感触,把史实中的人与事引入写作当下的时代境遇,形成今与昔、人与我的交互对话关系。恰如作者在自序中所称:“这部笔记我愿是一次对太史公的致敬,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致敬。”
故事的底色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
中关村是北京的名片、改革的窗口、未来的路标。“这里不仅改变了北京,也改变了中国。”整部作品围绕这一点进行溯源与思考,具有穿透性的震撼力和独抒机杼的艺术创新力。
与财经作家带着专业视角体察商业、说企业不同,宁肯给故事赋予了文学家的视角,不是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如何价值的产生和创业的成败,而是在大人文、大历史、大民族和大时代的概念下书写。
为了记录好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过去两年,宁肯骑电动车、坐地铁、开车,各种交通工具轮番使用,一周两三次往中关村跑,笑称“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院士”“录音笔里的采访录音累积起来就有100小时”。
在对中关村的密切关注中,宁肯经历并知晓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知道吴甘沙在香格里拉的满天繁星下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人生走向的场面,知道他保持年70本书的阅读量,哲学、科学、文学,无所不包。他记得鲍捷走进来时,眼睛迷迷糊糊,让人产生“他是近视眼”的幻觉,深入到鲍捷的世界才发现,鲍捷眼睛里的时间是光年里的时间,那眼睛简直就是光谱仪,每天盯着头发丝里十万分之一的世界,和光谱、宇宙打交道。
然而这一切的底色,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步伐中风云人物怀抱理想、搏击奋斗的艰辛历程,是大国崛起的精神,是一代人的中国梦如何一步步成为现实。“明年是改革开放40年。记得当年提的口号有解放思想、创新、无禁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我也想写写我心目中的国家主义。”在作者宁肯看来,中关村一直是不断开放和创新的代表,“这其实就是中国梦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程”。
-
《中关村笔记》在京研讨
近日,作家宁肯最新力作《中关村笔记》研讨会在京举行。本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选取中关村不同时代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每个人物怀抱理想、搏击奋斗的艰辛历程,展示了厚重深邃的中关村文化。2017-06-23 07:36:58
-
建军90周年!盘点邮票里的“八一”建军节
2017-07-31 11:25:05
-
中国在这里沙场点兵,朱日和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
2017-07-31 09:57:03
-
暑假"出境游学"热,究竟值不值得去?
2017-07-31 08:20:48
-
美国制裁俄罗斯,为何欧盟在心疼?
2017-07-31 09:57:03
-
我们拿这该死的“灰犀牛”怎么办?
2017-07-31 09: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