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高温下,他们在坚守
2017-06-17 08:31:31 来源: 北京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环卫工人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巡视广场,及时清理游客遗留下的杂物。记者 孙戉摄

  施工人员头顶烈日检修、更换小区老旧变电设施。记者 孙戉摄

  昨天,京城“高烤”模式依旧,最高气温冲至37.6℃,连续第三天迎来高温天。全市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均达到37℃以上,局地高达40℃至42℃。截至昨天16时,全市258个测站超过37℃,约占总测站数的80%;15个测站超过40℃,约占总测站数的5%;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东城区古观象台,气温高达41.7℃。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高温下,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依然坚守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城市建设,为了保障市民生活,辛勤工作。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今明两天双休日,京城虽然有雷阵雨,但气温仍然较高,预计还将有35℃。市气象台昨天降级发布高温蓝色预警信号,提醒市民出行要注意防暑降温。(记者 骆倩雯)

  42℃

  肤色就是工龄

  姓名:周明

  时间:13时

  地点:高安屯垃圾填埋坑

  岗位:推土机操作员

  12时50分许,周明换上一件浅蓝色的长袖外套,推门走出了办公室,上山了。

  “上山”是他们这个垃圾处理机械班组的俗语,意思就是去填埋平台作业。高温暴晒的夏天是这个岗位最难熬的季节。每天8时开始,一直到17时,除去吃饭,老周和同事们要在填埋平台上工作7个多小时,把近千吨的焚烧残渣一点点地填埋、压实。

  骄阳似火。偌大的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全在烈日的炙烤下,覆盖垃圾的纳米膜反射着阵阵白光。每隔10至15分钟,都会有一车20吨左右的残渣被运到填埋平台进行处理,卸车、推土、填埋,老周干得十分麻利,但浅蓝色的长袖外套早已沁出一层汗渍。

  驾驶室里没空调,虽然开着车窗,但在暴晒和发动机散发的热量烘烤下,驾驶室内的温度甚至比外面还要高。记者带着温度计钻进车里,不一会,温度计就指向了42℃。老周黝黑的脸庞上挂满了汗珠,他笑着擦了擦,“我还不算最黑的,班组里,肤色就是工龄,干的时间越长就越黑,一瞅就知道。”(记者 刘可)

  45℃

  工地巡视

  每天4万步

  姓名:崔德玉

  时间:14时

  地点: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综合管廊二标段

  岗位:项目负责人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动区综合管廊二标段施工现场,两万平方米的作业面上没有起楼施工,都是平地下挖作业,全部暴露在阳光下,无一丝阴凉。

  项目负责人崔德玉抄起安全帽,带上施工计划跟踪表,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三次巡视。

  工地上除了水泥就是钢筋,到了夏天就成了一个大晒场,暴晒过的地面反着阵阵热浪。扶着晒得滚烫的钢架下到作业面,崔德玉一节一节地检查钢筋绑得是否牢固。这样的细节,虽然都有各环节的工程师负责检查,可崔德玉还是要自己过一遍手才放心。这也是他工作20多年养成的习惯。

  综合管廊全长1374米,分成46个区段,第28、29段,是崔德玉这几天关注的重点。因为地上位置将要建成一条临时道路供社会车辆通行,按照倒排工期,这两段地下管廊必须在本月20日之前建设完毕。

  “你好好盯着外墙防水,热熔封边的时候千万注意防火!” 崔德玉一路走一路检查,后背的衣服早已湿透,汗珠顺着安全帽往下滴。走完一圈,1小时40分钟。

  这么热的天,崔德玉手机微信的计步显示还是依旧每天4万步以上。他的胳膊,已经明显晒出一条黑白分明的分界线。(记者 王天淇)

  42℃

  汗渍将衣服染成白色

  姓名:吴保国

  时间:13时

  地点:怀柔科学城

  岗位:钢筋施工

  昨天中午,高温烫得路边的树叶微蜷。怀柔科学城核心区约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平地上,6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土方作业。

  从5月中旬开始,怀柔科学城进入施工阶段,为了尽快让国际顶尖的大科学装置及科研团队入驻,建设怀柔科学城的工人师傅们顶着烈日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吴保国负责钢筋部分。为了不晒伤,还穿着长袖长裤,唯一能让他感到凉爽的,是脖子上搭着的湿毛巾。蒸笼一般的天气里,他像是水里出来的一样,脸上止不住地流汗,每固定一根钢筋,就得拿毛巾抹一把脸,大量汗渍已经将背部的衣服染出了一圈又一圈的白色。

  在不远处,便是工人们临时休息的工棚,备足了藿香正气水等解暑气的药。据怀柔科学城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介绍,别看天气热,大家干劲都挺足的,热情劲儿一点不减。

  “这可是参与历史性工程嘞,热点怕啥。”吴保国倚着铁锹,语气中还带着点小得意。(记者 王可心)

  40℃

  脸上被晒出黑白分界线

  姓名:王海玉

  时间:10时

  地点:密云水库

  岗位:水上巡逻

  10时,热气已经逐渐翻涌上来。“今儿这日头可真够毒的。”密云水库执法总队的副队长王海玉边说边登上了巡逻船。开着快艇在密云水库的水面上飞驰,看上去是一件挺拉风的事儿,可在“炙烤模式”下却并不是一桩轻松的差事儿。

  刚开出去不到10分钟,记者就开始感觉脸上一片热辣。“这水上,可比陆地上晒得狠,巡查一圈下来,能黑一度。”王海玉一边说,一边掀起制服的袖子,清晰的一道印,将胳膊分成两段,一边黝黑,一边白。除了手臂,脸上也同样有道黑白分界线,阳光照射帽檐投下来的影子内还是白的,下半张脸就明显要黑得多了。

  随着南水进京,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不断上升,水域面积也从74平方公里扩大到114平方公里,库中小岛有不少没入水下,外围面积较大的库中岛也在急速缩减,巡查水面时必须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才能绕开小岛。队员们每天的巡查时间都比原来多了2个小时。

  “自从水库封闭化管理以来,到水边钓鱼的人少多了,虽然天气炎热,但我们的执法力度不会减弱,对各类破坏水库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王海玉说。(记者 王可心)

  65℃

  摘下手套竟能倒出水

  姓名:孙文兴

  时间:11时

  地点:电力工程作业现场

  岗位:现场负责人

  连日高温考验下,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加强高温期间电网运行保障和应急处置,增派人员对重点变电站、线路加强巡视和测温。

  10时40分,记者在海淀区一处220千伏电力工程作业现场看到,3名工作人员正在一处约6平方米的围挡内施工作业,除了眼睛、鼻子和嘴巴外,全身上下都紧实地裹在白色防尘服内。“今天的工作是电力终端附件安装,为了防止空气和工作服表面的尘埃杂物侵入绝缘体,必须穿防尘服作业。”现场负责人孙文兴介绍道:“基本上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必须要脱掉衣服透透气,否则真是热得受不了。”记者现场测量发现,11时20分左右,工作区内温度达到65℃,工作人员触摸的铁管温度已达70℃。

  8时,气温已经接近35℃,离地15米的高处,国网昌平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绝缘服、在一个不足1平方米的绝缘斗里,对高达1万伏的高压线路杆塔开展带电接引流线工作。看似炫酷的橘色防护服密不透风,里面还有一层严实的棉布工作服。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绝缘服内的实际温度要比外界高至少5℃。带电作业班班长王月鹏从作业车下来,摘下的手套竟然倒出了水。“手上的防护比身上还要多几层,包括内衬手套、橡胶绝缘手套、防穿刺手套,戴完以后手掌厚了一倍多,这样的‘高空桑拿’,每年夏天都必须经历。为了居民家里不停电,我们辛苦些也值!”王月鹏说。(通讯员 陶志军 张晨曦 记者 董禹含 )

  40℃

  汗水从安全帽里成串流下

  姓名:陈仕凡

  时间:11时

  地点:三利大厦改扩建工地

  岗位:木工

  外面天气35摄氏度,但陈仕凡站立的8层楼板上的温度已经达到40摄氏度。

  陈仕凡是三利大厦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的一名木工。错综复杂的钢筋装进立柱后,他就得拿着隔板严丝合缝地把立柱裹起来,做好支护。红色的隔板格外吸热,乍一摸,愣是烫了他一下。拿着铁锤每凿进一颗钉子,热气就扑面吹来,汗水从安全帽里连成串地流下来。

  伏天里干活甚是“煎熬”,工地楼板上毫无遮挡,各类建筑材料又非常吸热,工人们似热烤一般。脖子上搭的毛巾,擦两把脸就能拧出水来。

  11时,眼看太阳越来越毒,工长开始招呼工友们下楼吃饭了。

  “以往工人们午后一点多就接着上班了,这几天天气热,推后到了下午3点。”中建一局三利大厦改扩建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温天气时,合理安排施工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早上一会儿、晚下一会儿,把中午的时间空出来,一方面保证工期,一方面也能避免工人中暑、晒伤。此外,遇到高温天气时,项目部也会提前为工人们准备好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

 

+1
【纠错】 责任编辑: 云赛侠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北京最高温突破37℃ 
    北京最高温突破37℃ 
    民航学子毕业告别校园
    民航学子毕业告别校园
    四川卧龙雪豹数量超9只
    四川卧龙雪豹数量超9只
    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启用
    2017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启用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545311211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