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宝爸宝妈们有没有发现,宝宝的精力总是特别旺盛,尤其到了睡前更是折腾来折腾去的,不肯好好睡觉。不少家长都跟宝宝上演过各种“睡前大战”。
其实,在儿童阶段,普遍存在睡眠问题,且年龄越小睡眠问题发生率越高。其中,最常见的睡眠问题是入睡困难、昼夜节律紊乱和频繁夜醒等。据统计,大约28%-40%的婴儿存在着睡眠问题。
今天,专家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宝宝的睡眠问题,教你几招,帮“睡渣”宝宝尽快开启“睡眠模式”。
“卧倒”20分钟还精神 就叫入睡困难
一般而言,入睡困难是指从婴儿准备入睡到进入睡眠状态时间超过20分钟。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儿童从晚上八点上床,在床上折腾两三个小时还没有入睡,而家长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简言之就是黑白颠倒,白天睡得多,晚上睡得少。有些婴儿一个月就表现出白天爱睡觉,晚上睡得少,大一点儿的孩子更多表现为晚上睡得晚,早晨起得晚;频繁夜醒一般是指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夜间醒来两次或两次以上,而研究表明,夜间连续睡眠更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儿童睡眠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积累下来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影响。睡眠问题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特别是身高的增长;睡眠问题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特别是认知和记忆力的发展;睡眠问题还会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导致孩子兴奋、易怒、焦虑、多动等;有睡眠问题的孩子免疫力降低,代谢紊乱,孩子爱生病,肥胖发生率更高。
宝宝到底怎样才算睡饱觉?
专家建议,给宝宝优质睡眠,请从0岁开始。那么正常儿童的睡眠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是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所需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那么,我们的宝贝到底一天需要睡多长时间?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0-5岁儿童睡眠卫生指南》,该指南建议:0-3个月婴儿每天睡眠13-18个小时,4-11个月婴儿每天睡眠12-16小时,1-2岁幼儿每天睡眠11-14小时,3-5岁儿童每天睡眠10-13小时。
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指南给的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因为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孩子的睡眠时间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是睡眠节律:儿童睡眠的昼夜节律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在3个月前,特别是新生儿期,宝宝饿了就醒,饱了就睡,多无明显昼夜节律。随着年龄增长,白天睡眠逐步减少,夜间醒来次数减少,到4-6个月的时候,生物钟开始建立,多数宝宝夜间逐渐不再需要进食,可以睡整宿觉了。到一岁左右宝宝白天只需睡两个小觉;四岁时,只需在午后睡一个多小时即可,有很多孩子甚至不需要午休。
太兴奋 吃过饱 四大因素扰清梦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宝宝不睡觉的几种原因。
生理因素: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宝宝不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宝宝慢慢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另外白天睡得过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白颠倒”了。宝宝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慢慢纠正,不能急于求成。
进食过饱:古人云:“胃不合,卧不安”。有的妈妈不管宝宝饿不饿,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导致宝宝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醒后年轻的妈妈又立即用奶去安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环境因素:宝宝在睡觉时,室内光线过强,家人在看电视及大声谈话说笑均会干扰宝宝的正常睡眠。或被子盖得太厚太重,这都会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引起幼儿烦躁不安,也是无法睡觉的常见原因。
兴奋过度:有的宝宝白天或睡前游戏玩耍过度,或听了、看了惊险故事、电视,常可造成幼儿入睡困难。
七个妙招儿 开启宝宝“睡眠模式”
以下给家长们推荐七个方法,陪伴宝宝安静入睡。
1.日常活动量的增加
若宝宝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让他玩得有点疲劳,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不要过分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入睡。切记不要养成“黑白颠倒”的陋习。
温馨提示: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
2.细心观察了解宝宝
在宝宝有睡意的时候,会发出相关的行为。比如:揉眼睛、打呵欠等,建议妈妈要持续观察3-5天后,明白宝宝的生理作息时,再来制定出适合的睡觉时间。
温馨提示:当宝宝培养出自行入睡的习惯后,即可更快获得效果,家长也可免除挫折感。尽量将宝宝睡眠与家庭作息时间进行调整。
3.温馨舒适的环境
室内光线要柔和:建议妈妈能利用明亮和昏暗的光线对比,来使宝宝辨别醒着以及入睡的环境差别。在午睡时,可将窗帘拉上以减少光照程度,晚上则将室内灯光关掉,只留一盏小夜灯提供夜间使用即可。为宝宝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使其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
室温保持在20℃左右是最为理想且舒适的温度。另外要提醒家长,别让宝宝穿着太多的衣物,避免因为流汗所造成的不舒适,而使睡眠受到影响。
安静的睡眠环境:在睡觉前的一小时,要尽量让家中维持宁静的氛围,如果妈妈没有一起入睡,更要降低声响以免破坏宝宝的睡眠。不用在宝宝睡觉时,刻意创造绝对安静的空间,以防养成小孩对杂音的敏感程度。
4.规律的养成
在宝宝睡前的一小时左右,即可开始进行一连串的活动,比如:吃奶、刷牙、换穿睡衣、说床边故事、听音乐、说晚安等等动作,养成良好的规律,使宝宝自然而然培养入睡认知习惯。
5.舒缓的音乐和故事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叙事性的内容相对平缓的故事,建议可以在孩子入睡以前,播放较为轻柔舒服的乐曲,营造愉悦的睡眠气氛感。
多数的宝宝都会喜欢听爸爸妈妈的声音,特别是妈妈。所以在宝宝睡前,可以为他唱摇篮曲或者在耳边轻语,使宝宝在充满安全感的情境中入睡。
6.心爱物的陪伴
妈妈在培养宝宝自己入睡时,可选择较为柔软的、宝宝喜欢的、干净卫生的玩偶或小被子当作宝宝的安抚替代物。
温馨提示:假若太过于依赖某个物品,之后很有可能要再次面临戒除依赖物品的相关问题。尽量不要养成习惯。
7.轻柔的安抚
宝宝需要的是妈妈的关怀,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宝宝的心理有良好的帮助,但安抚方法要朝着协助宝宝慢慢习惯自己入睡的方向进行。
建议家长,在宝宝要入睡前或睡眠中醒来时,能利用缓慢且温柔的办法轻拍或者按摩宝宝的身体,有助于稳定其情绪,并且较为快速进入睡眠。
文/赵建玲 (东城区卫生局第一幼儿园)
陈彤颖 (顺义妇儿医院儿早中心)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