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小发明”……
2017-10-23 09:21:11 来源: 羊城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电影〈倩女幽魂〉中,张国荣饰演的书生双肩背着的就是书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不会认为我们每天使用的一些用品曾经是一种伟大的发明,也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发明,你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譬如在这个夏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叫“T恤”的服装,你是不是很抓狂;譬如你外出时没有运动鞋,也没有背包……

  是的,自从有了人类,这个星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看似是小发明的东西便利了人类自己,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下面的这些物件,你也许已经熟视无睹,但真的不要小瞧了它们的作用,还有它们的故事。

  背囊原先是牧羊人用的

  现在的背囊(背包)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旅行、登山等必不可少的用品。一些品牌背包,设计科学、负重舒适、利于长途跋涉,尤受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有一只质地上乘的背囊,那出门在外,它不仅不会成为你的负担,而且可以给你带来超值享受,让你在轻松中完成旅行和运动。

  但背囊是谁发明的呢?

  最早的背包形态源自中世纪欧洲乡村农夫和牧羊人经常使用的一种大口袋。他们在大口袋上缝上两条带子作为背带,为了方便背负,避免袋子里的物品倒出来,还将袋子口用绳子缚紧,这样就可以背负了。

  中国古时也有类似的“背包”,但不是布做的,而是用竹做的,十分典型的当数书奁,它在汉代就有了。在后来传世的著名的“玄奘负笈图”中,玄奘就背了一个竹制的书奁。如果你看过香港电影《倩女幽魂》,里面张国荣饰演的那位书生,就双肩背着一个书奁。

  17世纪左右,欧洲开始用皮革制作背囊,逐渐呈现方形,这可以认为是现代背囊的雏形。从现存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拿破仑时期的士兵就用上了这种形状的背包。

  早期背囊的背负系统设计不当,原因在于不懂人体力学,这样背囊常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肩膀酸疼。

  背囊发展到现在,设计者越来越懂人体力学,设计出来的背囊不仅舒适,即使背负三四十斤的重量也就像背了二三十斤的感觉。而且背囊品类功能繁多,有作战背囊、旅行背囊、登山背囊、休闲背囊、学生书包等等,背囊的材质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是布料和皮质的,既环保又防水防污的尼龙布以及轻铝骨架被应用到囊包上。

  中国是箱包的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大量背囊用于内销和出口。

  运动鞋是战争带来的产物

  主动地“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智慧的重要体现,鞋子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

  几十万年至上百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以立姿行走和奔跑,到了距今5万年前左右,为了防止脚受到伤害,人类开始利用兽皮、树皮等包裹脚部,有了兽皮鞋、草鞋等,后来发明了布,又有了布质鞋。

  运动鞋起源于古代的传令兵。传令兵要求跑得快,这样在发生战争时才能更快地传递好信息。众所周知,古代奥运会就是这样产生的。为了获得最好成绩,运动员逐渐由不穿鞋到穿上鞋子跑步,为了防滑,又在鞋底装上了鞋钉或是凸块,这是运动鞋的源起。

  近代运动鞋的产生,源于19世纪40年代橡胶的广泛应用。橡胶的特性是耐磨,而且具有减震作用。1832年,一位爱尔兰人移民美国,他是印刷工人,每天站在机器前,脚底由于长时间受身体重力,感到疼痛,他便在鞋上垫上一个橡胶皮垫,结果疼痛明显降低。一次,同事们作弄他,把他的鞋垫藏了起来。后来,他干脆把橡胶皮固定在鞋底上,这样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双橡胶底的鞋子。

  19世纪中期后,制鞋人开始根据人们参加的运动的特点设计制造鞋子,让鞋子运动时增强弹性和舒适性,防止脚踝受伤。

  到了20世纪初,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制鞋业开始对运动鞋进行深入研究,逐渐诞生了锐步、阿迪达斯、新百伦、骆驼、彪马等品牌生产厂商,这些工厂建立有自己的研究机构或智囊团,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独具功能性的运动鞋,从此功能型运动鞋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运动鞋种类越来越多,款式不断翻新,运动鞋大鳄级企业也横空出世。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耐克运动鞋年营业额维持在300亿美元上下,阿迪达斯运动鞋年营业额维持在190亿美元上下。而在中国,制鞋企业高达3万家左右,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和福建晋江号称“鞋都”。近年来,鞋类产品年产量达80亿双,其中运动鞋(包括休闲鞋)50亿双。

  现在的T恤衫其实是“内衣外穿”

  在春夏两季,T恤是最常见的服装之一。哪个男人的衣橱里没有一件T恤?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T恤衫在中世纪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内衣,是不可能外穿到公众场合中来的。假如让一个中世纪的人穿越到现在,看到现在的男女老少穿着这样的内衣在外“晃荡”,想必会看得目瞪口呆。

  有人认为“T恤”的取名来自它的形状,因为它的样式就像一个“T”字。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关于“T恤衫”的来历至少有以下版本——

  一种说法认为,T恤衫是中世纪普遍流行的内衣,是穿在外套里面的。到了17世纪左右,在美国马里兰州的码头,有大量卸装茶叶的工人因为劳作,便脱去了外套,把这种短袖内衣裸露在外面,因为茶叶英文是“Tea”,人们就把它缩写为“T”,顺理成章地就把码头工人穿的这衣服叫做“T-Shirt”,后来传入中国后,就取了它的音译名,这个说法较为主流。

  第二种说法与年轻男人的“荷尔蒙”分泌有关。17世纪时,英国已拥有舰队,舰上有大量水手,年轻的水手们长时间生活在船上,生活简单枯燥,但又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期,同性恋、斗殴等让舰长十分头痛。为了阻止水手过多暴露自己的身体,诱发性方面的幻想,把原先难以遮挡腋毛和胸毛的棉布背心上加上了一个短短的袖子,这种服装开始在海军中流行开来。到了1913年,美国海军就规定水兵工作服内,一定要穿这种式样的衣服,目的也是为了遮蔽水手们的浓密胸毛。

  关于T恤衫的来历,你信哪一个版本,那就见仁见智了。但T恤衫在全球流行,成为大众化的服装,却要感谢一个美国人,他就是上个世纪美国电影大明星马龙·白兰度。1951年9月18日。他主演的电影《欲望号街车》在纽约首映。在电影里,白兰度穿了一件白色T恤上镜,没想到的是,影片公映后,白兰度的着装,年轻人开始效仿,成为一种流行服饰。导演后来回忆,白兰度是在无意之中穿了T恤上镜的,但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无意竟然让T恤成为大众化服饰。

  现在,这种中世纪人们穿的内衣,成了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服饰,并且被人们赋之以自然、舒适、潇洒的特性,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有数据统计,现在T恤衫年销售量已高达数十亿件,它与牛仔裤是极好的搭配,成为全球最流行、穿着人数最多的服装。

  衬衫当时也是一种内衣

  衬衫当年也如同T恤一样,是作为内衣存在的。

  法国有位时装大师就说,衬衫的实用价值在哪里?在于隔离皮肤与外套之间的摩擦,因为外套毕竟不能直接穿在裸露的皮肤外。

  但衬衣怎样从内衣变成外穿而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在正式场合或是家居休闲的必备服装呢?那说来话长了。

  在中国周代就有衬衫了,称为中衣。到了宋代,已有了衬衫的名字。它的穿法与现代衬衫大体相同,是指用以衬在礼服内的单衣,但当时衫衣是无袖子的。

  古埃及在公元前16世纪也有了衬衫,没有领子,而且是束腰的。到了16世纪,欧洲盛行衬衫有了领子,而且喜欢在领和前胸绣花或装饰花边,这从不少西洋古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衬衫,领子高高的,一直耸立到脸部。

  到了18世纪末,出现立式翻领衬衫,就是现在通行的衬衫样式。到了清末,由于欧风东渐,中国人开始穿西装,自然也把与西装搭配的西式衬衫引进了。但当时西式衬衫只限男人穿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慢慢有女人穿衬衫,现在衬衫这种服饰,已成为最常见的服装了。

  在衬衫的款式上,有英式、美式、法式之分。英式衬衫就是大家现在大家常见的款式,是正装衬衫。美式衬衫的特点和美式西服一样,剪裁不特别讲究与身体曲线吻合,比较宽大。而法式衬衫以漂亮的叠袖和袖扣著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衬衫生产国,浙江义乌大陈镇、浙江诸暨市枫桥镇、广东普宁市都是十分著名的衬衫生产基地,现在中国年产衬衫10亿件以上。

  上个世纪80年代才发明的拉杆箱

  如果你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人,那么回忆一下,在你小时候是见不到拉杆箱的,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箱子才慢慢流行起来。一部反映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电影,里面出现了拉杆箱,有人说这个镜头穿帮了,那个时代哪有拉杆箱。

  这确实穿帮了,拉杆箱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美国曾有一档电视小测验节目,主持人把拉杆箱的发明与“美国登月”放在一起,让人猜哪个先哪个后,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拉杆箱。

  拉杆箱的专利发明是在1972年,但真正发明并流行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一个皮箱公司的高管叫Bemard Sadow,他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一项使用轮子的箱子的专利。他提供的专利草图中,就是在皮箱装了四个轮子外加一根用来拖着走的皮带。如果按照这个专利进行生产,这种箱子必然重心不稳,遇到转弯或者走得急,很容易倒下。他在注册专利之后,忘记去美国专利局续费了,1995年因为欠费而专利失效,不再受保护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有位在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工作开波音747的机长,名叫罗伯特·普拉斯,他会制作皮箱。因为他曾经天天需要提着箱子在家和机场之间奔波,十分苦恼,于是,他在行李箱下面装上了四个轮子,还装上了拉杆,这一个伟大的发明就这样出现了。

  据罗伯特·普拉斯自述,他一开始试着把自己制作的拉杆箱卖给其他机长和空乘,没想到大家都说很好用,他做多少卖多少。198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箱包公司,专门生产系列箱包,并成为箱包领域大名鼎鼎的牌子,品牌名就是TravelPro。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箱包生产国和出口国,总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据央视报道,目前中国旅行箱包的生产企业在1000家左右,但生产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的还不多,中国旅行箱包品牌之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鸦片战争后西方配镜技术传入中国

  眼镜其实是一种透镜。13世纪的时候,光学透镜技术就比较成熟了,人们把透镜装入框中,让近视或远视的人使用。

  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古代欧洲的眼镜长什么样子呢?可以从一张传世的画像中看到,这幅画的名字叫《Hugh of rovence》,绘于1352年,画像中的人就戴有眼镜。

  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从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眼镜制造历史要远早于欧洲。

  在明朝中期,中国的制镜业就十分发达。苏州是中国眼镜的发源地,在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出了一位制眼镜大师,名叫孙云球。孙云球发明了一种名叫牵陀车的研磨器,用脚踏转动,把天然水晶研磨成镜片,然后采用支架固定,方便眼疾者佩戴。孙云球是个奇人,后来他又发明研制了不同用途的光学镜片,但可惜的是,他在33岁就病逝了。

  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苏州又出了一个制造眼镜的人才,名叫褚三山.他进一步发展了制造眼镜的技术。清代时的苏州就像眼镜业的“硅谷”,有专门生产各种眼镜的作坊,眼镜也开始成为专门商品。虽然如此,但眼镜在当时仍是珍贵的稀罕之物,非一般人所能享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配镜技术传入中国,这是现代眼镜产业的肇始。

  清朝末年,首先是英国人约翰·高德,在上海开设了“高德洋行”,专营机磨检光眼镜。之后其他洋人接踵而来。如洋人托极司开设了“明晶洋行”,英籍犹太人雷茂顿开设了“雷茂顿洋行”等。

  到了1911年,曾经在“高德洋行”工作的中国人筹资开设了“中国精益眼镜公司”。由于精益眼镜公司的开业,使我国眼镜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验光配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

  据统计,目前全球需矫正视力的人群为45亿人,至2020年预计为50亿人,而目前只有19亿人群进行了视力矫正,还有约26亿人群视力问题未被纠正,这是一个市场体量巨大的大蛋糕。目前,中国眼镜每年成镜产量5亿副以上,销售规模约700亿元。

  真不要小看了T恤、背囊、眼镜、运动鞋、拉杆箱等的诞生

  如果没有这些伟大的“小发明”…… 

  □流 沙 本版统筹:梁力

+1
【纠错】 责任编辑: 魏晓航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大熊猫享受秋日时光
大熊猫享受秋日时光
美丽中国丨红叶“醉”金秋
美丽中国丨红叶“醉”金秋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黄山云海瀑布醉游人
黄山云海瀑布醉游人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58112184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