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兜底过度”缘于扶贫走偏
2019-07-04 09:41:34 来源: 羊城晚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既需要广大基层干部真帮真扶,也需要贫困户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然而,当前部分贫困地区人为拔高“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码”干部扶贫任务,造成一些扶贫政策“福利化”倾向。经如此“过度帮扶”,一些地区不仅负债压力加大,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也减弱。(7月2日半月谈)

  “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我国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近日印发的《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导意见》来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解决“三保障”用力过度。

  新闻中列举的例子令人相当吃惊。比如,某贫困群众患了小病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治疗,但却一路打车到县医院要求住院,治愈后又赖在医院过春节。住院一个月仅付5元钱。再如,扶贫人员帮某贫困户打扫家庭卫生后,该贫困户又要求扶贫人员再次打扫卫生、帮忙摘茶叶,即依赖于扶贫人员干家务、干农活。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坏毛病则是惯出来的。按说,扶贫应该培养各种好习惯,但我们看到个别贫困群众却养成了坏习惯,这不仅造成扶贫资源、保障资源浪费,还把某些贫困群众变成了懒人,似乎把扶贫人员当成了个人的保姆,并对公共资源随意挥霍,这显然不符合扶贫政策要求。

  “兜底过度”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地方扶贫工作走偏。首先,没有端正贫困群众的思想。“扶贫先扶志”是基本常识,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但从某些贫困群众的表现来看,不仅没有端正思想,反而出现自私自利、依赖等思想,可见某些地方扶贫没有把握好顺序,没有打好基础,这是需要吸取的第一个教训。

  其次,不是真扶贫而是为了完成任务。所谓真扶贫,就是通过“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人员放下包袱,然后自强不息、苦干实干,实现自我“造血”。“兜底过度”则只是为了完成扶贫任务,让贫困群众高兴以便得到好评。

  其三,也是因为之前相关标准模糊。虽然扶贫人员、贫困群众基本都知道“两不愁三保障”,似乎也很容易理解这句话,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准确、完整的表述和量化指标;那么,个别贫困群众就会趁机占便宜,而某些扶贫人员也很难准确把握标准尺度,如此就变成一方贪婪索取,另一方则无底线保障。

  近日印发的上述《指导意见》中要求把握保障标准,比如对“基本医疗”的表述是——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这对于防止一些地方基本医疗兜底过度具有指导意义。

  另外,《指导意见》没有给出具体量化标准,而是指出——各地区可以在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工作有章可循。特别明确要求,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

  笔者期待各地尽快出台地方扶贫保障标准并按标准操作,同时对“兜底过度”及时进行纠正——不仅要依据标准进行纠正,也要端正贫困群众和扶贫人员的思想,前者要以扶贫为契机实现自立自强,后者要进行真扶贫。(冯海宁)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西藏:油菜花开似金毯
西藏:油菜花开似金毯
五彩斑斓海盐田
五彩斑斓海盐田
“广州之夜”闪耀夏季达沃斯论坛
“广州之夜”闪耀夏季达沃斯论坛
旅游小镇助力脱贫攻坚
旅游小镇助力脱贫攻坚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470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