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本周四川长宁地震牵动人心,舆论在密切关注震后灾情、救援进展等消息的同时,也为预警倒计时机制所震撼。据报道,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通过电视、手机、室外广播等渠道,向宜宾、乐山、成都等地提前10秒甚至1分钟发出了预警信号,为群众逃生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回看预警倒计时的画面,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但从很多网友的反应来看,其实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几秒钟能干什么。而一些地震亲历者则明白,只要反应够快,3秒钟就能到墙角躲避好,10秒钟可以从低楼层跑到室外……有相关研究显示,提前3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10秒则能将这个数字提升到39%。显而易见的是,在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预警每提前一秒钟,人们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目前,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地震预警系统,而中国在汶川地震之后也加紧了相关建设,这才有了本次的成功预警。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地震预警不等于地震预报,当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提前预测灾难发生,只能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的原理抢先发出信号。也就是说,预警能够争取的时间有限,不仅以震中为圆心,半径21公里范围内为预警盲区,而且越是接近震中,能抢到的时间就越短;反之,离震中越远,预警的实际意义也随之削弱。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对地震预警抱有一个科学理性的态度,承认其可贵,但也不必过分夸大其效果,更多是将其看作一个现行条件下的“最优解”。
从实际来看,我们还没有充分激发出这个“最优解”的技术红利。毕竟拉响警报只是第一步,后续的配合至关重要。且不说一些民众在听到警报时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整个社会的应急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该由谁发布权威预警信息,除了政府机构,社会企业能扮演什么角色?收到预警后,火车驾驶员该如何处置,电站、石化等单位又该作何反应……如此种种,都不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只有进一步加强防灾预案设计和演练,才能更好与预警技术衔接。
天灾人祸总是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在一次次的应对中汲取经验教训,降低下一次的灾害损失。一个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十几年前,大多数国人对地震应急还一片茫然,但如今我们看到,各方在本次地震的应对中已经更加成熟。四川省地震局连夜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情况安抚民心;武警官兵、消防队员星夜驰援,震后8小时,第一批救灾物资已到达灾区……虽然每一次都是那么火热紧张,但中国力量正在磨砺中愈发成熟有序。
“无论结果如何,人类的勇气和坚毅,都被镌刻在星空下。”科技是灾害的克星,只要我们努力攻坚克难,就有机会不断拉低灾难损失。而持续提高的技术实力也必将支撑着我们面对灾害的成熟心态——哀伤而不绝望,关切而不惊慌,焦急而不失信心。(晁星)
-
地震面前预警就是救命
我们无法控制地震的到来,但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2019-06-20 09:17:58
-
防范地震灾害,科学预警要分秒必争
科技的力量,加之社会每位成员的有效防范,这是防御灾害与减轻损失的最现实途径。2019-06-20 08:53:55
-
科学评估地震预警机制,为预报难题补缺
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应用目前尚有不同意见,但地震无情,边应用边改进或许是更为务实的思路。2019-06-19 09:05:17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