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陪伴不是啃老的理由
2019-04-12 09:16:44 来源: 广州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近期,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3.1%的受访者认为“陪伴式啃老”会使子女习惯依赖父母,缺少奋斗动力。在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度方面,63.8%的受访者认为对于成年子女,父母不能过度以子女为中心而放弃自己的生活。

  对“陪伴式啃老”,还得一分为二,分开看待其中的“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陪伴啃老”是指子女自发逃避独立承担生活重担的责任,将自己对父母的陪伴视作投入,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经济援助”。“被动型陪伴啃老”则指因“父母之命”舍弃了更优的工作机会回到父母身边的子女,他们往往面临收入下滑的尴尬局面。因此,他们的父母难免“心存愧意”,多少想要做些“经济补偿”。这些孩子也就相当于为了“陪伴”父母被动地陷入“啃老”状态。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背景,外界很难简单地去评价当事人的是与非。由情感织就的家庭网络将每位成员联结在一起,没有人能够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模型,将双方的付出定量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数值,去比较哪一方的付出更多些。

  要解决这种因缺乏边界感带来的现实问题,不妨将权利义务观引进来。子女要明白,陪伴父母是义务,以陪伴父母为理由索取回报不合情理,但也没有必要被这种陪伴绑架,牺牲自己的选择权;而父母呢,也不应让代际之间的义务陷入无限制的扩张,要知道,“精神赡养”也是赡养的一种方式,无条件地“支援”子女只会让其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栩希)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倩
相关新闻
  • [及时点]拒绝“啃老”不能止于立法
    拒绝“啃老”不能止于立法,下一步还应继续强化落实和完善细化法律法规,从劝诫、倡导、约束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治理,让“爱老敬老、拒绝啃老”成为社会共识,让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觉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
    2019-01-07 14:48:33
  • “精神啃老”何尝不是啃老
    “精神啃老”的背后其实是一批“襁褓青年”,他们永远长不大,这才是该关注的地方。别把自己的精神压力转嫁给父母的黄昏。
    2018-04-09 09:20:3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铁轨上的“家”
铁轨上的“家”
一片茶叶凝聚一个村庄
一片茶叶凝聚一个村庄
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人类首次“看见”黑洞
春花烂漫时
春花烂漫时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9112435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