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智能化”管理不能盲目
2018-11-13 08:59:3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全国多个省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他们往往一个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的APP,如考核学生体育锻炼的平台,与教学或学分有关的平台,以及连接校园无线网络的平台,甚至还有专门打热水的平台等。然而,这些APP的容错率低、体验不佳是普遍现象,每一款APP的评分都徘徊在最低分“一颗星”边缘。学生们纷纷留言吐槽:“刚跑的1600米成绩居然没了,又得重跑一次”“最少充100元,快毕业了根本用不完”“经常吞帖,刚发的博文马上就消失不见了”……

  通过手机APP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是一件与时俱进的好事,但如果太过盲目,不予区分、不加审核地铺摊子、上项目,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如上述新闻所反映的,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很多大学生裹挟其中,带来的不仅是体验不佳,更多的是对学生权益的漠视,对学生群体的不尊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但许多APP是利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的,学生根本无从选择。因为这个缘故,许多APP骨子里不尊重用户体验,普遍将学生市场视为“唐僧肉”,粗制滥造之外,投放各种奇葩广告,更有的偷取流量、读取用户隐私等,在事实上形成了违法侵权,亟须跟进整治。

  大量APP扎堆大学校园,毫无疑问有自己整套的商业逻辑,正如信用卡普遍将高校视为营销重点一样,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内在潜力,吸引了许多互联网创业者的眼球,颇有一些企业希望以流量为入口,发展游戏、购物以及消费金融等。但也不能排除这样一种现象,即“强制推广”的行政命令背后,存在某些校企之间的利益媾和。以20所学校强制使用的某无线网络APP为例,直接将其产品定位为“全国高校的场景广告平台”,首页除连接无线网络的功能外,就包含了培训机构、购物、抓娃娃等共计15个广告。这样的校园APP,果真是凭权威资质和过硬实力被推广使用的吗?就在此前,许多教辅类APP“入侵”小学校园,名曰免费但实际暗藏猫腻,甚至和学校合作垄断市场,就是前车之鉴。

  对层出不穷的校园APP乱象,许多人寄望于有关监管部门积极介入,严肃依法纠正查处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违法问题,确保校园APP市场的规范、有序。其实,这并没有将板子打对地方,监管各个软件的成本是散乱且巨大的,但无论APP正规不正规,是否将其引入校园的决定权,还是在高校管理部门手里。我们可以理解高校迎合智能化潮流的热情,但只要提高审核门槛、加强入校把关,一些粗制滥造的APP不难被识别出来。为了排除其中的利益输送,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形成顶层设计,和相对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合作。这里可以参考我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借助于微信相对成熟的技术支持,把所有功能集成在一个页面上,就可以实现一键通办。在校园推广此类模式,不用下载多余的APP,还能免广告、免骚扰,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高校盲目智能化,有可能是“真”盲目,也有可能是“假”盲目,但不管是哪类情况,都是对学生权益的不尊重。学生也是消费者,也是鲜活个体,真正建立起学生权益组织,倾听学生声音,集纳学生建议,像这类贻笑大方的校园APP,才会把心思放在产品本身上,而不是在别处打小算盘。(王庆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徐可
相关新闻
  • 打热水也有APP是该好好治理了
    一个个打着智能便捷、学分挂钩旗号的手机APP逐渐编织成一张网,将许多大学生裹挟其中,有的APP粗制滥造,存在不少漏洞;有的视学生市场为“唐僧肉”,投放各类奇葩广告……
    2018-11-12 09:16:53
  • 争议中的作业APP需多元监管
    对于作业APP一直存在争议,支持作业APP者认为,这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作业服务,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反对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利用电子产品搞题海战术,大部分作业APP的作业质量并不高,学生使用作业APP还是在刷题。
    2018-10-22 08:57:06
  • 教学APP,应回归初心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学类APP还很不成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甄别淘汰机制。
    2018-10-10 08:56:54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四川光雾山银装素裹 美不胜收
四川光雾山银装素裹 美不胜收
山东枣庄:小栝楼成脱贫致富“宝葫芦”
山东枣庄:小栝楼成脱贫致富“宝葫芦”
浙江长兴:手工创作落叶诗画
浙江长兴:手工创作落叶诗画
杭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京剧教学走进校园
杭州: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京剧教学走进校园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370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