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宋瑞)金秋十月,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的山坳里,两栋蓝顶白砖、用圆柱和花纹做装饰的欧式建筑掩映在山林脚下,很是醒目。走进其中,58岁的高翠莲端上热气腾腾的黄面饽饽、发糕、鱼锅卷子等特色农家饭,热情地招待着自家农家院的游客。
“瞧,院里停满了车,村里现在还延续着‘十一’假期的火热。我家农家院的60多间客房住着百余位客人,周末高峰期收入能达到每天4万元。”高翠莲笑着说,这红火热闹的场面是以前想象不到的。
1993年以前,常州村山路闭塞,村民靠山吃山,靠种点果树、上山采山货和药材维持生计。刚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宝义提出带领村民致富的“金点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当时正赶上国家鼓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好时机,我们村好山好景,肯定能吸引不少城里的游客。”王宝义充满信心。
但彼时穷山坳里,村民们反对声一片。“这山有啥看头,谁愿意在村里留宿……大家觉得这是不务正业,纷纷甩袖子走人。”高翠莲说,自己却对王宝义的一番话充满信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真有可能改变村民们原有的生活样貌。
王宝义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跑,把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处掰开了说、揉碎了讲。最终,村民们投下赞成票。
1993年,村委会集资10万元修了新路,次年又依托村里的山林资源打造了九山顶自然风景区。与此同时,高翠莲也把自家的两间农屋腾出来,改造成农家院,买了新被褥,铺上新床单招待游客。
“随着九山顶自然风景区的游客逐渐增多,来我家农家院落脚的游客也慢慢多了起来。1994年,我家农家院就赚了2万多元,把全家人都乐坏了,满是干劲。”高翠莲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的热情被点燃了。到了1997年,常州村已经发展出12家农家院。
为了防止村里农家院之间恶意低价竞争、降低卫生环境标准,破坏了刚“闯”出来的名声,常州村成立了农家旅店管理中心,从游客接待、农家菜原材料采购,到农家院服务标准、卫生环境标准等,建立了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
“我们要让游客知道,常州村的农家院是‘正规军’,不是‘散兵蛋子’各自为营。”高翠莲说。
这样一来,旅游体验更好了。常州村乡村游的价格“噌噌”往上涨,游客却越来越多,许多农家院都要提前预订,一床难求。
好多人问高翠莲,常州村为啥能“笼络”到这么多客人,有何高招?
高翠莲指着背靠的大山笑道:“这是老天赐予我们的,占了环境的优势。”
高翠莲的农家院背靠大山,正因如此,她在改造升级农家院的过程中,依山而建,搭建了蜿蜒的露天阳台,这也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常州村村民们养着山,护着树。大家都知道,这绿水青山才是招揽游客的法宝。”
天津游客张连宝说:“在这里逛逛山、看看景、唱唱歌,呼吸着新鲜空气,待上三两天,十分轻松惬意。”
此外,高翠莲还在农家院里新建了休闲娱乐区,卡拉OK、台球桌、儿童游乐设施等一应俱全。“我们要把常州村乡村休闲旅游的‘金字招牌’做得更加响亮,朝着更高端、精品化的方向发展,让游客每次前来都能感觉到变化和新意。”
王宝义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常州村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还直接、间接带动周边村镇1500余人就业。如今,常州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其中60多户农家院总体收入超过8100万元。
2004年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入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9年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荣誉称号……曾经在穷山坳的常州村,正依靠乡村休闲旅游走出一条“致富路”。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